如何开好一个会议?(作为主持人如何开好一个会议)

如何开好一个会议?(作为主持人如何开好一个会议)

这篇文章是我在公司内部写的一篇博客。

我们公司有写作的文化,从博客、周报到各种工作成果,都会沉淀到飞书文档,我在 Q2 的一个 KR 就是「工作成果百分百沉淀到飞书文档」,这篇博客也属于工作成果之一。

写这篇博客的背景是:最近我被邀请参与了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会议。其实也不是最近,一直以来都是,只不过以前时间比较多,而最近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

由于飞书日历邀请人开会极其便捷,会议更容易约了,但同时也使得无效会议变得更多了,导致大量时间被开会浪费掉了 —— 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很大的消耗,因为管理者被各种会议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这些时间本应该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比如创新。

为了使会议更高效,节省会议发起人(主要是其他同事,当然也适用于我自己)和会议参与人(也就是我)的时间,我把我对会议的理解和偏好写成这个文档,然后我会把这个文档附到我的《个人说明书》(另一个文档)里。

如果一个同事想邀请我参加一个会议,TA 可能会自行提前阅读本文档,我也会告知其先去阅读这个文档,因为我会根据本文档跟 TA 明确相关细节,否则我可能会拒绝参加这个会议。

这篇文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尊重他人的时间。

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也会以此要求别人 —— 不止是公司内部工作。比如一个合作方找到我,刚加上微信,双方没有信任基础,也不说自己的合作需求(甚至 TA 自己都没有想明白),上来就打电话,我通常会直接拒绝。

我为什么要浪费我宝贵的时间在一个大概率没有产出的会议上?

以下是我对「开会」的理解和偏好,总体来看对自己的要求并不低,大概率不适用于大多数人。不过,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类似的理念,我想这个世界应该会更好一些。


1. 首先,请记住一句话:把简单留给他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不止是开会,这应该是所有对外和对内工作的原则,也是易参价值观的体现 —— 创造价值、成就他人、乐观坚毅。

2. 很多“会议”其实并不需要开会。

  • 低效会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沟通,那么解决方法就是加强沟通。传统会议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对齐信息」和「讨论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很可能通过线上沟通、日常聊天或者在另一个会议中就解决掉了。简单聊两句,完全不需要单独约一个会。
  • 如果你受邀加入了一个对你没有价值的会议,你可以也应该随时退出,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会议组织者的问题 —— 部门安排你学习了解的会议除外。
    • 马斯克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会议上很明显无法提供价值时,就马上离开会议室,或退出电话会议。离开并没有什么不礼貌,让一个人留下浪费 TA 的时间才是不礼貌的。”
  • 所以,在你约会之前,请自己想清楚并充分与他人沟通,再决定是否需要单独约一个会 —— 很可能是不需要的。当然,如果确实需要开会的话,请阅读以下内容。

3. 区分开会的目的。

  • 如果开会的目的是传达已经作出的决策,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那么开会的流程就是由领导者首先发言进行动员,大家通过讨论相互激发,最后凝聚团队战斗力,不需要过多遵循以下内容。
  • 如果开会的目的是就某件事情作出判断、形成决策,那么请详细阅读以下内容。

4. 在向他人约会时,请说明会议主题和议程。

  • 飞书日历约会非常方便,直接在日程中添加会议参与人即可,但问题是,其他人可能不知道你这个会议的上下文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自己在会议中要做什么。所以,如果你邀请参会的人不清楚会议的前因后果,你应该与其提前做好充分的沟通,包括但不限于:
    • 对于你想约的同事,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 TA 参加,需要 TA 做什么;
    • 与他人提前沟通会议内容、时间以及会议时长,让对方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占用 TA 多少时间,便于对方判断是否要接受你的邀请,也能提高你的约会成功率;
    • 在日程描述中写清楚会议主题和议程,原因是虽然你提前沟通了,但别人可能忘了,聊天记录也可能被刷走了。
  • 开会前把相关信息同步给参会者,可以让他们各自形成观点、独立作出判断。因为人们独立思考时会比共同思考时更有效,这已经被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同时,这种做法还有助于组织从「人找人」向「人找信息」转变,从而提高沟通效率 —— 开会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
  • 不过,以上动作短期内很可能没什么用,你做了也没人看,因为大家的工作习惯还是直接把一群人拉到一起开会,但你不做组织就不会改变,所以我建议大家这么做,我也会以身作则。

5. 发起一个会议时,应该限制开会时长,会议越短越好,追求高效愉悦。

  • 低效的会议往往是因为会议时间过长。即便是必须要开的会,也应该限制开会时长。
    • 硅谷知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 前总裁 Sam Altman 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尽量避免参加会议,不过也会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接触新面孔和新想法;必须开会的话,TA 要么开 10 到 20 分钟,要么开 2 小时,“1 小时的会议不是效率低,就是不够有深度”。
    • 拉里·佩奇在谷歌的做法也类似,把 1 小时的会议缩短到 50 分钟。还有一些专家提倡“50、25”原则:把 1 小时的会议限制在 50 分钟内,把半小时的会议限制在 25 分钟内。
  •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应避免参与过多会议,重点参与必要且重要的会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向管理者约会,只是双方都应该充分判断参会的必要性。
    • 《如何避免工作中的过度协作?》

6. 提前写好会议文档,把会议「对齐信息」的环节提前。

  • 新建一个会议文档,把会议主题、议程和目标等都写到文档里,如果有会议相关的阅读资料,也附到文档里,并把文档补充到日程描述中,让参会人员对自己需要参与的会议有个提前了解。会前,会议参与人就可以对文档内容进行评论,会议发起人看到后需要回复,并完善文档内容。
  • 由于「对齐信息」的环节在会议前就执行了,所以理论上会议开始后可以直接进入到「讨论问题」环节。当然,有的同事可能比较忙,没时间提前看文档,不过没关系,我们采用「飞阅会」的形式开会,会议开始的前 15-30 分钟默读文档,也可以更高效地「对齐信息」。

7. 会议发起人要确保会议准时开始。

  • 会议准时开始与否将会影响会议质量。
    • 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组织学和心理学教授 Steven Rogelberg 研究发现,美国每天至少要开 3700 万个会,其中多达 45% 的会议没有准时开始。
    • 开会不准时会影响会议的质量,如果会议晚开始不超过 5 分钟,这个会议还有产生成效的可能,但如果延后了将近 10 分钟,人们就会表现出“负面社交情绪”的行为,比如感到很烦躁,和旁边的人小声说话等等。

8. 会议开始后,发起人要主持会议,保证会议要有产出。

  • 为了保证会议有产出,会议发起人需要把控会议节奏,聚焦于会议主题。
  • 与之相对的,要避免会议跑题,尤其要注意不要被比你职级高的人带偏,因为会议发起人就是这场会议的领导者,你应该是最熟悉这场会议前因后果的人,你最有发言权。
  • 把控会议节奏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会议在原定时长内结束,比如会议原定为 1 小时,那么主持人就要确保会议在 1 小时内结束,避免占用他人更多的时间 —— 这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体现,如果把会议看作一个产品,会议参与人就是这个产品的用户。

9. 如果以上工作没做好,会议已经发起了,那么会议发起人需要及时明确以上需要沟通的问题,并接受他人任何合理的建议。

10. 会议结束后,要有可指导下一步动作的会议结论。

  • 没有明确结论的会议都是无效的。正常情况下,会议需要得出明确的下一步计划,但也有可能会议开得并不好,这种情况下仍然要明确下一步动作是什么,使事情得以正常推进下去。
    • 例如,这个会议的议题是讨论如何执行 A 方案,但会议讨论后发现执行 A 方案之前需要先执行 B 方案,因为 B 方案是 A 方案的前置条件。这时,原来的议题(执行 A 方案)并没有得出明确的下一步计划,但明确了下一步动作:执行 B 方案,那么这个会议也是有效的。
    • 这种情况下,这个会议根本不需要开,会议发起人在会前通过和他人充分沟通大概率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所以很多低效或者无效的会议,都是沟通不足导致的。

11. 会议所属的项目结束后,还要对会议文档进行归档。

  • 为什么一个会议要做这么多工作?因为这就是知识管理,通过持续的知识沉淀,知识库的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员工可以从中获取非常多的信息,极大地降低沟通成本,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12. 应该允许一部分会议没有效率,但只是少部分。

  • 对于问题比较复杂、信息非常分散且有必要发起的会议,比如战略务虚会、读书会等,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有效搜集各种信息,就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而且如果要求每一个提出问题的下属,都要提出有价值的回答,就会抑制员工讲话的积极性。
    • 对此,应该允许一部分会议没有效率,而不是立刻得出结论。比如可以设置,会议的前半部分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时间,用于处理要紧的事情,进行决策和布置任务,会议的后半部分时间,则用于讨论那些不那么紧急的事情,用来闲聊,启发一下大家的思考。
    • 会议的后半部分时间里的闲聊,虽然是务虚,没有结论,但这次务虚的内容,一定要是下一次会议要决策的内容,不能只是闲聊。也就是说,后面的时间要为下一次会议打基础。
  • 还有观点认为本文档提倡的开会方式可能会限制创造力,但这也看公司的发展阶段。
    • 以微软举例。长期以来,微软都以激烈的内部竞争著称,过去微软开会时,每个人都要做好准备,这意味着在会议开始就要准备好正确答案。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都采用这样的方式,但这也限制了发散性思维。而在纳德拉领导下,微软建立了更加包容开放的文化,并创造了更高的市值。
    • 但问题是,纳德拉领导下的微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公司,人才密度很高,这是多元包容文化的前置条件,对于创业公司而言,人才密度低,多元包容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效率更加重要。

以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17日 上午11:10
下一篇 2022年10月19日 上午9:03

相关推荐

  • 双向赋能 – 欧特克-u0026晨曦科技集团携手共建建设工程行业数字时代!

    “Autodesk开发者说”专访 晨曦科技集团北京总部副总经理彭启明 关注【晨曦软件】视频号,查看完整视频内容 近日,晨曦科技集团北京总部副总经理彭启明受邀出席“Autodesk开…

    科研百科 2024年5月6日
    71
  • 免费查询的社工库

    免费查询社工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工具的增多,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而这些信息资源的泄露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免费查询社工库成为了人们保护自己信息的一种重要手…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8日
    16
  • 办公协同平台

    办公协同平台:让团队协作更高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办公方式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办公协同平台来促进团队协作和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协同平台是一种集…

    科研百科 2024年9月19日
    17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书籍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一本实用的指南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已成为现代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传统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我…

    科研百科 2024年12月9日
    0
  • 科研项目跟学科竞赛的区别

    科研项目跟学科竞赛的区别科研项目跟学科竞赛的区别科技(交叉学科)是指从事项目设计或开发、教学和科研、生产组织的活动。科技(交叉学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其广泛应用于系统与软件、服务…

    科研百科 2024年11月27日
    0
  • 项目管理 project

    项目管理 Project: 一个成功项目的关键在于有效地管理项目。项目管理是指对项目的时间、资源、质量和成本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在现代商业环境中,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了一…

    科研百科 2024年5月25日
    57
  • 口腔材料学专业(口腔材料学科研项目有哪些)

    口腔材料学科研项目有哪些 口腔材料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口腔材料的学科,包括牙刷,牙膏,义齿,牙线,漱口水等。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材料学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口腔材料学的研…

    科研百科 2024年4月10日
    128
  • 项目进度控制标准

    项目进度控制标准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合理的进度控制标准可以帮助项目团队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并避免不必要的延误和风险。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项目进度控制标…

    科研百科 2024年5月28日
    94
  • 农业创投的风口来了吗(农业将成为互联网创业的一个重要风口)

    来源:【科学网】 中农美蔬培育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深爱”番茄。中农美蔬供图 “我们的‘深爱’番茄一上市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中农美蔬(深圳)科技有限公司CEO吕亚清告诉《中国科学报》…

    科研百科 2022年8月20日
    141
  • xx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小学财务制度简短)

    xx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为加强财务工作管理,根据《会计法》和有关制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如下规定:   1、为了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加强资…

    科研百科 2023年12月16日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