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博士生王雪纯作为第一作者与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讲师范梓腾在Public Management Review刊发《Understanding interlocal collaboration for service delivery for migrant worke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evidence from Guangdong, China》一文。论文以始于2020年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改革为实证情境,对地方政府合作中的伙伴选择与合作深度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运用定向配对模型和一手质性访谈资料,揭示了城市政府在定向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决定合作深度背后的动力机制差异。
文
章
介
绍
● ●
地方政府通过跨地区合作为流动人口和市场主体联合提供公共服务的实践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旅行限制政策,进一步凸显了这种联合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重要性。基于此,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不断涌现,分析和探讨地方政府在合作过程中的互动模式、动力机制以及政策影响。然而,既有文献对于地方政府合作中的互动机制,尤其是地方政府间的定向选择(Partner selection)以及合作深度(Degree of collaboration)的关注仍然较少,这限制了人们对于地方政府合作逻辑的深入理解。换言之:在地方政府联合提供政务服务的实践中,为什么某一城市A会为来自另一个城市B而非城市C的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跨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其背后的动力机制又是什么?
基于对中国广东省21个地市间的有向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深度的分析,作者发现城市间的地理邻近性、劳动力结构相似性和行政地位不对称性等要素与合作伙伴的定向选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基于过往任职经历的市长个人关系网络则与城市间的合作深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一发现表明,城市政府在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深度确定上可能遵循不同的行为逻辑。相较于第一阶段的合作伙伴选择,第二阶段合作深度的确定不仅需要双方城市在地理、环境和位势上相互适宜,还需要主政领导作为“润滑剂”的关系协调,以减少合作后期阶段可能出现的分配和背叛风险。问题严重性则对合作程度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进一步的质性分析表明,政府对执行成本过高的担忧可能是这一关系显现的潜在原因。
主
要
贡
献
● ●
其一,植根中国情境,论文对国际公共管理主流理论中的地方政府合作议题做出边际贡献。一方面,区别于既有文献,本文同时关注地方政府的合作伙伴选择以及合作深度确定,将二者置于统一分析框架,揭示了地方政府在不同合作阶段的差异化动力机制,深化了人们对地方政府合作互动的认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间联合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会持续在后新冠疫情时代的区域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此,本文对其动力机制的识别有助于未来相关改革实践的优化推进;方法层面,定向配对模型有助于识别合作过程中的“不对称”问题,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识别合作双方的有向选择特征,可被其他政府合作文献所使用。
其二,近年来,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是我国新兴的一项重要改革创新举措,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破除公共服务碎片化、统筹协调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蕴含了大量重要的公共管理议题。然而,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然有待丰富和加强。本文则以地方政府合作为切入视角,丰富了人们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改革的多元理解,对改革的深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
者
简
介
● ●
王雪纯(第一作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候选人
范梓腾(通讯作者)
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 讲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
文
章
链
接
● ●
Wang, X. & Fan, Z. (2022). Understanding interlocal collaboration for service delivery for migrant worke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evidence from Guangdong, China.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doi: 10.1080/14719037.2022.2116095
论文首页
供稿 | 科研办
编辑 | 发展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