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前沿,是工作网络的神经末梢,是最能让群众感知文化建设成果的终端。随着社会环境的开放、全面改革的深化,基层群众有信仰缺失,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有的道德失范,原则性摇摆、是非观淡薄,正义感退化,“扶”与“不扶”的选择普遍存在,好人好事甚至受到讽刺,随着新兴媒体覆盖面越来越广,负面情绪在网上集聚和宣泄谣言受热捧,经济改革、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被恶意炒作,导致非理性情绪蔓延扩散,损害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
宣传内容还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文件宣讲性比较强,深入到民众利益、需求、权利和情感层面不够。意识形态宣传就是管人心的工作,非常需要以人为本的精神,需要顾及人的情感和需求。在社会结构层级化,利益关系市场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思想情感复杂化的今天,只以教化的手段,和政治的内容在民众中宣讲党的理论,这是宣传工作中缺少人文精神的表现,宣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宣传的典型有的离民众生活太远,缺少可知、可感、可仿的身边人物。理论是说服人的,典型是打动人的,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是靠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来共同完成,所以典型宣传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但是什么样的典型更能在民众中引起情感共鸣,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全国上下共同学习一个典型模范,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
目前我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力度仍不够到位,对基层党建的思想比较薄弱,导致在新形势下思想工作难以开展,我国基层党建理论创新和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突破。针对思想宣传的重难点,要及时把握社会各种动态与民情,在结合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思想教育。
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着眼长远,着眼于大势大事,以基层群众利益为核心, 积极主动回应人们关切,回应社会热点,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疏导民众情绪,切不可空谈空想,办好民生实事,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进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