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襄阳产业园施工现场。
今年1月,襄阳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对未来5年作出安排——产销过百亿元的企业突破10家,过50亿元企业达到25家,建成万亿工业强市。
2021年7月,襄阳市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该市大力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由市一级负责人担任“链长”,涉及汽车、纺织服装、现代化工、电子信息、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
工业是襄阳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压舱石”。2021年,该市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64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投资项目58个,正大集团现代农业和国际商务区、贝特瑞锂离子电池、中力电动叉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
汽车则是襄阳工业的第一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襄阳已成为东风汽车公司中高端乘用车、轻型商用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以及乘用车、商用车动力总成、车桥、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等生产和检验检测基地,是东风公司国内基地中产品线较为全面的事业基地,拥有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襄阳汽车公司、神龙汽车公司襄阳工厂、东风德纳车桥公司等多家汽车生产企业。产业规模居全国十大汽车产业城市第九位,地级市第一位。
今后,襄阳将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千企千亿技改行动、工业园区“标准建设”行动,努力在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竞争力上形成新优势。
襄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强市之“强”体现在两个方面:规模和发展质量。襄阳万亿工业强市建设脉络清楚,遵循产业变革的形势,按转型升级的方向扎实推进,工业之“强”一定能为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
襄阳高新区汽车工业园东风日产襄阳工厂生产线。
举全市之力 让龙头扬得更高
车城、东风……说到襄阳,汽车是绕不开的主题。
从上世纪80年代,东风汽车公司来到襄阳开设第一家工厂开始,40年筚路蓝缕,襄阳汽车产业已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去年8月,襄阳市出台《加快襄阳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以全市之力,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做强做优汽车主导产业。
汽车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走进位于襄阳的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人们正调试各种参数,一枚枚座椅调角器顺利下线。
座椅调角器看似不起眼,却是汽车最关键的22种零部件之一。中航精机历经28载艰苦奋斗,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调角器,占据全球市场份额12%、国内市场份额30%。
在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生产工厂内,流水线上的电池正在通过激光扫描自动打标,然后进行自动包装、入库处理。这个从谷城县石花镇走出来的乡镇企业,经过42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国每2辆新车就有1辆使用骆驼电池。
位于襄州区的达安汽车检测中心,一辆辆智能汽车正紧张有序进行测试。这是我国首个智能汽车试验场,场景布置多达79种,可以满足国家部委制定的测试场地规范要求,并满足北京、上海、重庆及襄阳本地发布的公共道路测试规范中规定的测试场景测试要求。
从整车生产到集群式组团发展,襄阳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枣阳、谷城、老河口、南漳、保康、宜城等区域的发展格局。
东风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东风日产英菲尼迪产业园、东风德纳车桥工业园、神龙工业园、谷城三环工业园、枣阳专用车产业园、南漳机电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纷纷成型,配套能力和集聚度不断提升。
轻型商用车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三;客车底盘位居国内第一;商用车车桥规模位居亚洲第一;汽车蓄电池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座椅调节装置和汽车轴承位居国内自主品牌行业第一位;动力总成生产规模和汽车摩擦片生产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试验检测机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整车制造更是水到渠成。
目前,襄阳已成为东风汽车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总成生产基地和众泰汽车生产基地,天籁、英菲尼迪、新楼兰、奇骏等一批在国内市场销售良好的汽车,都是“襄阳造”。
2021年,襄阳全市规模以上汽车企业实现产值达到2300余亿元,规模居国内十大汽车产业城市第九位,地级市第一位;全市整车产量达到35.1万辆,同比增长2.4%。
襄阳腾龙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龙行”公务车正式下线。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
4月30日,东风轻型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开工活动在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
今年年初,东风汽车公司与襄阳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把东风汽车公司襄阳基地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轻型车研发制造基地。
此次开工的东风轻型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项目,是东风襄阳汽车城第一个启动搬迁项目,将通过集聚制造领域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动东风轻型车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通过对制造阵地优化整合,提高物流效率,提升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此之前的4月27日,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在襄阳市高新区正式开工建设。
2021年,我国汽车总产量2652.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67.7万辆,同比增长152.5%。
“新能源汽车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助力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2021年以来,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襄阳,如东风股份襄阳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项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川发龙蟒磷酸铁全产业链项目、嘉辐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新火炬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项目、锂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湖北中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等,这些项目的落户和开工,将带动襄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
俯瞰襄阳汽车产业园内的物流区一角。
车联网雏形初现
从新能源汽车进行延展,襄阳大力发展车联网,争创全国首个车联网深度应用城市。
与其他城市的车联网项目不同,襄阳在全市城区的448个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将一张绵密的5G网络覆盖城区。与传统的单车智能相比,襄阳以5G网络为建设核心,实现车、路、网的高度协同,将目光直接盯上了应用领域。
在老河口市葛洲坝水泥公司矿区,一辆东风天龙自动驾驶工程车,正在半开放道路条件下进行实地场景测试。
从外表看,这辆矿车与普通工程车没有太大区别,但车顶搭载一套智能传感器,驾驶室中的安全员,全程没有触碰方向盘、油门和脚刹,仅对车辆运行进行监控。
9号线是襄阳主城区贯穿樊城、襄城、高新区最繁忙的一条公交线路。目前,襄阳市公交集团正围绕这条线路全线配置智能化公交车,建设智慧公交示范运营线。
要去人民广场消费的市民,已经可以通过汉江智行的小程序,提前知道广场停车场的车位多少、空车位的具体位置等情况。
无人农机、无人巡逻车、无人清扫车等产品,正在紧张研发中,与之配套的毫米波雷达和5G无线通信天线项目也已投入生产。
抓住“车”,延伸“车”,超越“车”,把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打造智慧交通城市,发挥在打造全省“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中的作用,襄阳正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襄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继续快速推进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吉利硅谷、东风襄阳基地智能化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深化与东风、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合作,争取在襄阳布局一批新能源汽车项目,加快壮大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同时高标准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更新改造。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是国内氢能源整车开发试验基地,氢燃料整车全部耐久性试验及三分之一的认证试验在这里进行。
磷酸铁锂产业链为襄阳新能源汽车补齐缺口
4月27日,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在襄阳市高新区正式开工建设。产业园一期总投资100亿元,建设30GW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零部件项目。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碳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一系列独特优点。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159.59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81.69GWh,市场占比51.2%,已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第一大技术路线。近年,磷酸铁锂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1月,价格为3.7万元/吨,今年4月,已涨到16万元/吨。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季度,投资85亿元的川发龙蟒磷酸铁全产业链项目、投资50亿元的中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龙佰集团磷酸铁锂和钛产业链项目先后与襄阳签约,并顺利开工建设。4月8日,上市公司龙蟠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拟与襄阳市襄城区政府签订《投资合同书》,在襄城区建设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投资金额19亿元。
为何磷酸铁锂企业青睐襄阳?襄阳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张晓辉认为,首先是襄阳磷矿资源丰富。经查明,所辖保康县拥有磷矿资源量248823万吨,其中未利用磷矿资源量210942万吨,这些磷矿资源足够全国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使用。
其次是襄阳市需要磷酸铁锂产业链。作为全国著名汽车城之一,襄阳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车外壳到电机到轮毂,均可提供,唯一的缺口是新能源电池。磷酸铁锂产业链的落户和完善,有效填补了这一缺口。对于在襄阳的新能源车企来说,随时可以开造整车。
专家团助力轨道交通产业掌握话语权
今年年初,“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榜单揭幕,“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华龙一号”核电组、“深海一号”能源站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超级装备赫然在列。 由汉江重工有限公司制造生产的“昆仑号”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也荣耀上榜,代表了中国高铁建设“超级装备”的最高水平。
襄阳轨道交通产业积淀深厚,是该市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是该市13条工业重点产业链之一。
目前,该市已形成以金鹰工业园、中车工业园为中心,以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等为重点,以腾威机械、纳科特机械等为配套企业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近年来,襄阳市组建专家团,为轨道交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产业竞争力。
焊接是所有轨道交通产品都绕不开的一道工序。过去,焊接变型、凹坑、咬边等缺陷问题不同程度影响襄阳轨道交通产业产品质量。去年9月至11月,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的专家三次到森远公司培训教学,有效解决企业焊接技术问题。
相关专家编制轨道交通行业专用的《焊接设计大纲》《常用焊接操作规范》《焊接生产过程控制制度》等多份技术文件;市人社部门引入新型学徒制,将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纳入培训课程,帮助企业培养一批高水平焊接工匠;邀请大国工匠、航空发动机焊修技术专家孙红梅及其团队把脉。
质量提升后,金鹰重工17家焊接供应商一年共节约焊接返工成本约333万元。
为解决轨道交通维保装备企业的本地配套率较低,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化活动不足等问题,襄阳市市场监管局第三方机构梳理数十家配套供应商的问题清单,由专家进场,逐一解决。
位于襄州区伙牌工业园内的威能达,是金鹰重工众多配套商之一。企业发展态势好,但产品准时交付率拖后腿。专家进厂指导4个月后,企业准时交付率从55%提升至92%,齿圈一次交验合格率从45%提升至90%。
2020年,金鹰重工主导制定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作业车型号编制方法》《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作业车接触网专用平车》两项行业标准,切实提升了企业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做产品、做品牌、做标准,关键是多方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形成内驱动力,从‘要我提升’转变为‘我要提升’。”襄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襄阳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之一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正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用质量硬实力提升襄阳制造话语权。
策划:陈剑 李明山 图文:柯红勇 江伟兵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