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万敏 徐静)去年以来,湖北省恩施市成为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党建 社会救助”的工作联系点后,坚持兜底定位,聚焦短板弱项,推进社会救助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公平性和时效性,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对改善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富裕的热切期盼。
聚焦基层基础,织密乡村救助网
如何面对山大人稀、点多面广的基层服务对象,恩施市探索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由专业社工机构委派35名社工到乡镇担任社会救助协理员,负责救助政策宣传、入户调查、照料护理、精神慰藉等相关事务。
恩施州五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承接恩施市社会救助项目后,选派6名专业社工分别担任龙凤、太阳河和白杨坪3个乡镇的社会救助协理员。平时,他们都爱琢磨、肯钻研,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同时,恩施市依托村与社区“两委”成员、驻村干部、网格员、下沉社区党员等力量开展定期走访排查,严防“漏保”“漏救”情况发生。此外,该市还整合社工站、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布局村级社会救助站点,已在救助服务对象较多的村与社区设立首批社会救助站点,提升了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
聚焦均等化,打破低保户籍地限制
2022年5月,恩施在全省率先打破低保审核确认的户籍地限制,非恩施市户籍但长期居住在该市的困难群众,可以同等享受低保政策待遇。
在审核确认环节,恩施市民政系统注重区域协作,动员居住地主动与户籍地沟通,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信息,多维度调查核实申请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关信息,确保低保对象认定精准。
去年以来,恩施市先后有29名非本地户籍人员向常居住地乡镇、街道提交低保申请。经审核确认低保对象21人,其中市内其他乡镇9人、州内其他县市3人、省外9人。目前,该市正受理一例跨国婚姻人员在恩施享受低保申请。
聚焦创新发展,特困照料显温度
崔家坝镇鸦鹊水村一对王姓高龄夫妇都属特困对象,由其外甥代为照料。前不久,恩施市联合检查时发现,照料人服务意识不强,及时将老人们转为集中供养对象。
为提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质量,该市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党员联系特困人员制度。对无合适照料服务人员的特困对象,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包保制度,党支部将照料服务特困对象纳入村规民约,计入“道德银行”积分,引导照料服务人从“要我管好”到“我要管好”。
同时,逐步压实监管责任,制定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乡镇加强对农村特困人员的动态管理、照料服务、安全管理,通过第三方对照料服务质量的评估,逐步压实监管责任。既要不断提高城乡供养标准,又要不断缩小城乡供养差距。目前,该市有特困供养人员3500余人,实现了全覆盖。
“兜底线保民生,民生保障无终点。”恩施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继续坚持民生导向,聚焦群众关切,实施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