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拳痛击科研项目评审“打招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报批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茜

日前,备受科研人员关注的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已经完成。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把“打招呼”顽疾列为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问题全面推进,一些评审专家切身感受到了效果。

“我今年评审了30多份本子,没有接到一个打招呼的电话。” 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通讯评审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汪雪锋感到,往年被问“本子在不在你手上”的现象有变化,“今年大家都很谨慎”。一位今年既是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也是青年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的青年科研人员表示:“我在基金申请和评审中没有找别人打听,也没有人找我打招呼。”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旁听了不少现场答辩,通过评委发言,他判断,明显的“帮忙”和“拆台”基本没有。

学界苦“打招呼”久矣。谈及这个问题,一些科研人员往往会愤愤不平地提到“利益交换”“学术垄断”“燥得不行”等关联语。

去年11月,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和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同频共振、同题共答,部署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整治工作。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高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十年磨一剑,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但在科技界,大家对一些不良风气仍习以为常,‘打招呼’和被‘打招呼’现象就十分典型,也备受诟病。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

窦贤康认为,科技腐败会营造虚假的国家实力,甚至葬送国家的未来。如果放任“请托、打招呼”像病毒一样不断侵蚀科学基金评审体系的健康机体,必然会损害资助项目的科学价值,最终导致项目申请人、评审专家、依托单位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等“四方主体”共同成为受害者,导致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海市蜃楼”。

为整治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自然科学基金委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今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把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列为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问题全面推进,将问题导向贯穿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全过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正面引导、极限防守、严肃惩戒”的12字工作思路,以“小切口”推动“大整治”。

“见缝插针式”营造防“打招呼”氛围

窦贤康介绍,自然科学基金委首先把“正面引导”作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核心出发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营造防范整治“打招呼”的浓厚氛围。

记者了解到,该委利用线下座谈、会议、培训,线上各相关平台新媒体栏目,“见缝插针式”宣讲防“打招呼”相关内容。包括召开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委内调研座谈会,并开展了多轮调研工作,面对面听取委内外人员意见建议;利用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受理工作总结会议的契机,向参会的80余家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的调研宣讲;在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依托单位培训会、新进人员培训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动员部署会等各类会议上,介绍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呼吁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自觉抵制“打招呼”行为。

此外,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社交平台账号利用新媒体手段,发布警示教育动画片,让广大科研人员了解“打招呼”的典型情况和相应惩戒措施;推出“回应科研人员重点关切”系列问答,深入介绍相关工作总体考虑、具体措施和惩戒手段,不断营造舆论氛围。

“极限防守式”阻击“打招呼”乱象

项目评审事关科学基金分配使用的公正性和产出效能,倍受科技界关注。关于“请托、打招呼”行为,《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指出:请托行为,是指在科学技术活动评审过程中,相关单位或个人以直接或间接、明示或暗示等方式,向评审组织者、承担者及其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等寻求关照、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尽管有明文规定,但长期以来,广撒网在微信群探听评审信息;提交申请后随即开始“找本子”搜寻通讯评审专家;给多位同行发送邮件请托;在答辩地点蹲守围堵会议评审专家等乱象屡禁不止。

今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把“极限防守”作为专项整治工作的关键着力点,针对相关评审流程,完善治理框架,填补制度缺口,靠前扩大防守区域。

对防范处理项目评审“打招呼”相关制度进行梳理汇编,形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防范处理项目评审“打招呼”方面的相关制度》;出台《2023年度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意见》,进一步严密了各项防范措施。

包括鼓励探索“分批次”指派或通知专家的工作模式;探索建立知晓面可控、扁平化管理、可溯源的评审专家选取工作机制;将评审专家信息列入“工作秘密”管理;明确与细化评审过程中的具体保密内容,包括未发布的通讯评审信息、提交会议重点讨论或者参加会议评审的项目信息、未公开的评审专家信息、评审会议时间及地点、未公开发布的评审结果、评审专家发表的意见等;在评审会议上,专门设置评审专家申请回避环节,并对收到回避申请后如何处理提出具体的规范做法;在会议评审前向申请人发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议评审项目答辩人提醒函》,向评审专家发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履职尽责提示函》;印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期间请托行为禁止清单》,提出项目评审四方主体24项请托行为禁止性清单等。

窦贤康介绍,今年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人才类项目评审为抓手,一些做法已经实行,见到了初步成效。

例如在通讯评审过程中,增加评审批次,缩短评审时间,缩小“打招呼”窗口期。

在会议评审过程中,专家、答辩人走进会场,会看到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期间请托行为禁止清单》的易拉宝展架;在会议评审间隙,会看到禁止清单动画片播放。评审专家报到即统一保管手机;答辩分组信息严格保密,答辩当天公布,进入会议室前,专家不清楚所在分组及评审项目情况;增加提问答辩时间到15分钟,确保讨论充分;会议期间评审专家不离开会场区域,统一在会场午餐、午休。设答辩人等候区,答辩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不得在会议酒店住宿、用餐,答辩结束后迅速离开,不得逗留。

“零容忍式”重点追责典型案件

如果发现“打招呼”问题,会怎么处理?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在5月底发布的一篇公众号文章中表示:“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人。”

在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推进过程中,该委表示将对“打招呼”现象严肃惩戒,不断强化高压震慑,结合问题线索、科研不端案件以及有关信访举报的处置工作追责问责。据介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委共收到反映‘请托’、‘打招呼’的投诉举报58件,均已启动调查。

与此同时,该委提出把“打招呼”问题列为今年监督检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会同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协同发力,将涉及项目评审“打招呼”的典型问题举报列为重点查办案件,以“零容忍”的态度有序开展调查工作,让“不敢”成为专项整治的最后一道防线。

窦贤康表示,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行为,将按照管理权限移交相关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典型的将公开通报;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比如,发现申请人存在“打招呼”问题,一经查实,相关项目将被中止评审程序;情节特别严重的,相关人员将被永久取消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7月27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召开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介绍会,向主题教育中央第三十八指导组介绍有关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主题教育中央第三十八指导组组长李秀领肯定了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进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的措施及成效,并要求进一步推进主题教育整改整治工作,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坚持系统施治、关口前移,长期推进、久久为功,实现整改整治由点上发力走向面上突破,保持主题教育工作力度和质量,写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

“今年确实有效果,但这个效果不能是昙花一现,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窦贤康表示,科学基金作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肩负着支撑推动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使命。科学基金项目的公正评审,事关优秀人才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事关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大局,事关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实际成效。他说:“我们一定要让到处跑、打招呼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下午12:14
下一篇 2024年4月15日 下午12: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