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科学报》 见习记者 王兆昱 记者 孙滔
穿过忙碌的施工人群,进入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操场,右手边一排矮房间中的最后一间是余国梁的库房,也是他的恐龙世界。
这是独属于他的一方“小天地”,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模型作品,还有胶水、原材料、3D打印机。他曾经展出的作品无处安放,只好拆解分装在数十个纸箱中。要找某个恐龙作品,高大的余国梁需要弯腰弓背探寻好一会儿。
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体育老师,余国梁曾是国家橄榄球队队员、北京市橄榄球男队教练。同时,他还是古生物复原模型原型师。
从业余到小有名气的模型“原型师”,这条路他走了10多年。
左手橄榄球体育,右手古生物造型,在“走出舒适圈”10多年的人生中,艺术这条支线对于余国梁的事业主线——体育大有启发。他想要帮助学生,启发这些年轻的灵魂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认真制作恐龙模型的余国梁。 受访者供图
因女儿的要求与恐龙结缘
时钟拨回到1981年,余国梁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工薪家庭。幼时的他在体育和美术两方面都展现出了很好的天赋。但由于学习艺术的花费相对高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余国梁成为了一名体育生。
从小学到高中,余国梁的体育训练始终未停,到高三时,他的优势项目——背越式跳高和掷铁饼均能达到一级水平。作为体育特长生,他的目标是清华大学。
然而,在一次测试时,余国梁腿部后肌群拉伤,无缘清华。幸运的是,他被中国农业大学接收,主业改为橄榄球,并在进入农大的第二年入选了国家橄榄球队。
本科毕业后,余国梁留在了农大,继续他的橄榄球运动员生涯,直到2009年退役转为农大的橄榄球教练。
在体育这条人生主线外,余国梁并未放弃童年时对美术的爱好。
早在初中时,余国梁就曾多次向漫画杂志投稿。大学时,他还创作了一套“橄榄球教练和运动员”的漫画故事系列。在体育场上挥洒完汗水后,他总喜欢在宿舍里靠画画度过空闲时间。
2010年,余国梁的女儿出生。4岁时,他发现女儿喜欢恐龙,便到网上买了各种恐龙模型,但有一个模型无法买到。爱女心切的余国梁买来半成品,自己上色,后来索性买了原材料,从零开始纯手工制作恐龙模型。
“没想到,女儿随口的小要求,竟让我从此与恐龙结缘。”余国梁笑着说。
当女儿有了更多新玩具,对恐龙渐渐失去了兴趣,余国梁反而“上头了”。他沉浸在恐龙的世界,并将自己制作的恐龙模型拍照发到网络平台,还收获了一大拨粉丝,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网上,我收到网友的鼓励,也包括一些专业人士的理论指导,还有人说我的作品有收藏价值。”余国梁告诉《中国科学报》。
来自天南海北同好的支持给了余国梁莫大的信心和坚持的动力,他“上道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出圈”不仅因为兴趣
古生物模型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科学性,二是艺术性。
首先是科学性。制作者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依照化石依据,保证各处比例和骨骼结构的科学、正确;艺术性则是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无法找到化石依据的细节(如表皮颜色)进行合理的艺术创作丰满。
余国梁手下的复原模型体态浑厚、栩栩如生。他喜欢做动物的“动态”,着重展现动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处肌肉,让观看者感受到力量与速度。这跟他的主业天然和谐。
在10年探索中,余国梁已然将爱好发展为人生的“第二支线”。他还自学了与数字设计相关的软件,以及3D打印,紧跟最新的技术潮流,并在农大开设了“生物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课程。
把爱好做成专业、做到“出圈”的原因,仅仅是兴趣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能坚持下来最关键的原因,是它对我的本职工作有帮助。”余国梁说,“要想做好艺术,先要把心沉静下来。心一旦静下来,就能反思许多东西,解开我当体育教练和教师的一些困惑。”
某次橄榄球比赛失利,作为教练的余国梁闷闷不乐了好一阵子。那段日子,余国梁利用空闲时间做模型。在与自己不断对话的过程中,他悟到了体育比赛与做模型的相似之处。
一是收集资料的重要性。做模型的第一步是大范围收集资料,并仔细分辨、作取舍;而体育也是如此,需要掌握对手的资料,以及自己队员的情况。余国梁说,那次比赛失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收集资料上没做好。
二是结构比细节重要。做模型要确立身体结构的比例关系,整体比例如果不对,细节上再追求完美也是无用功。体育亦然,每个模块都很重要,除了训练,还有后勤出入口、医疗保障、薪资待遇、技术安排等。教练团队的分工也很重要,体能教练、技术教练、战术教练、队医,应该平衡好关系。
余国梁说,开辟“第二领域”的爱好能让自己从当下工作中暂时“跳出来”。
“在一个学科钻久了,容易出现瓶颈,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但当你转向其他爱好,暂时抽离出来,反过来再看本职工作时就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余国梁说。
体育带给学生自信和智慧
如今,年过不惑的余国梁仍是讲师,他对科研和职称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对自己的定位则永远是一名老师。“跟学生在一起时,你的一句话、一个行为都能影响到他们。为人师表就是老师价值的一个体现。”
他开设的“橄榄球基础”课特别受学生欢迎,常常在预选期就爆满,一课难求。但他也曾对教学感到迷茫。
传统的体育课是有些枯燥的。比如传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完技术后,学生两人一组,一遍遍反复练习传球。余国梁一直在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给学生上每节课的目标是什么?
受益于做模型过程中的思考,余国梁不断改进和丰富课堂内容,将各种小游戏融入橄榄球规则,让学生更喜欢上课,同时将橄榄球规则掌握得更好。
有些学生自认没有运动天赋,不够自信,余国梁告诉他们:“橄榄球是团队项目,每个位置都需要不同类型的人。你也许不是跑得最快、力量最大、耐力最好的,只需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在他看来,体育比拼的不只是体力,更是智慧。橄榄球讲究“四两拨千斤”,即便是“小瘦猴”,面对“大块头”时也有制胜方法——利用惯性原理,在奔跑时适时改变方向,让对方刹不住。余国梁希望学生能把体育带给他们的自信和智慧,运用到未来几十年的人生中。
除了上课,余国梁还将心力倾注于校园橄榄球俱乐部,他想为农大的孩子们创造“体育社交”的氛围,让大学生在看电影、吃串和剧本杀之外,拥有不一样的社交方式。在他任职的十几年间,橄榄球俱乐部从不到1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
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余国梁还为每支橄榄球小队设计了能传达团队文化的吉祥物和LOGO。有了文化载体,队员们就有了归属感。他还亲手设计比赛的海报、奖杯等,为校园橄榄球比赛增添一抹风采。
谈起自己的学生,余国梁如数家珍。“有一名女生,本科时上过我的生物仿真模型课程,现在兼职画博物画,其作品已经被很多出版物收录。还有一名化学专业的男生,接触橄榄球俱乐部后,特别喜欢打球,即便腿部受伤,康复后还要回来打球。他第一次考研因发烧没考上,第二次成功了,超过分数线50多分。”余国梁笑得很开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