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国军
最近,我有幸收到龙云凤研究员寄送的最新著作《解密新业态: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与实践》,她希望我能站在读者的角度对这本书做个点评,并嘱托我观点要有批判性和引导性,能帮助她将该领域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研究的一名老兵,当拿到这本书时,我第一反应是感受十分荣幸,接下来谈以下几点浅薄的意见。
第一,关于本书的选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型研发机构在广东不断发展壮大,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本书立足于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及应用实践,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特征及行为理论进行研究,系统性提出了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3个发展动力、4个组织属性、4个构成要素、5个主要特征及6个功能定位。认识新型研发机构之所以“新”主要是开创了理事会管理模式、“三无”组织模式、柔性化的引才用才机制、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现代化的研发管理体制”5个方面。我认为书中对新型研发机构内涵特征的研究概括比较准确,初步建立了认识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框架,能从本质上帮助读者搞清楚新型研发机构是什么。
第二,关于本书的框架。这本书包括3篇12章。第一篇是理论部分,主要从理论层面研究现有理论如何解释新型研发机构这种业态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现实实践推动了哪些理论创新。第二篇是实践部分,分析了国内外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概况,研究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成长历程、发展现状、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从政府管理角度,对现有新型研发机构政策体系进行研究和评价。最后,采用实证分析法,对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过程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验证创新机制的有效性。第三篇是策略部分,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从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优化提升角度,对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新型研发机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对策和建议。总体上,我认为这本书框架合理,结构清晰,可读性强,但是也存在着实证研究不深入、理论假设过于表面、研究结论创新性不强等缺陷。
第三,关于本书的创新点。我认为这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将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讲得比较透彻,揭示了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密码。这本书提出,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包括理事会决策机制、“三无”组织模式、柔性化引才用才机制、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现代化的研发管理体制。其中对理事会管理模式的描述比较精辟,作者认为理事会管理模式是新型研发机构“去行政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本质上构建了由多方参与的创新资源配置权、科研机构管理自主权、科研人员学术自治权等各方权利的决策机制,目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机构治理机制,以制度和法律手段界定行政和学术边界,使学术回归应有的主导地位。我认为对新型研发机构理事会作为一种组织模式创新,相比较传统科研机构的决策机制是具有颠覆性的,这应该是新型研发机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保障。
第四,关于本书的案例。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对广东省典型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案例研究,总结出它们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我目前在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华中工研院”)工作,该院由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成立,是一家事业单位管理、企业化运作的广东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书中多处将华中工研院作为典型案例,对过去我们过去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实践创新进行肯定,对华中工研院的创投基金、人才管理、成果转化、研发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介绍。总的来说,我认为作者对华中工研院的经验做法总结的比较到位,主要内容与我院成立以来的发展实际相符合,书中其他案例机构对我们日后加强研发管理启发也很大。
第五,关于本书的不足。再好的书也有缺陷,再完美的理论也有不足,接下来,我就大胆谈谈这本书还存在的几点不足。这本书虽然有大量调研数据,也有实证模型,但是部分结论推理论证链条不完整,数据和模型支撑不足。本书针对新型研发机构提出了“四不像”机制创新理论、民办官助组织理论、产学研“结构洞”理论、“三发联动”理论等理论模型,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本质特征和运作机理,但是理论系统性仍不够,理论的内部结构仍较为粗浅。
其次,我认为三个篇章里面最薄弱的就是策略篇,很多对策措施太过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实施效果无法预期。
总的来说,这本书作为市面上较少的研究新型研发机构的著作之一,开创新价值和意义较大。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性和系统性,对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组织模式、产学研合作和创新机理的研究原创新较高。对新型研发机构动态监测系统的研究实现了突破性创新,构建的“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监测平台”能提供技术信息、成果转化、资源对接、政策咨询等服务,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实践价值。相关研究成果能为后人深入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有利于这个学科进一步发展壮大。
(作者:张国军,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作者】 黄楚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