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文化,是党领导的军事工业所创造、积淀和传承的行业文化,蕴含“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和“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军工报国 甘于奉献 为国争光 勇攀高峰”的精神内涵。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50年来,因军工而立,靠军工而兴,凭军工而强,在跨越发展中赓续传承“军工精神”,并将其融入办学、治校、育人全过程。近年来,学校探索建设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校本“金课”,创新开设“军工文化”课程,从“四个维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为培养具有军工特色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讲好军工文化课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学校军工文化课,以“讲好军工故事、传承军工文化、弘扬军工精神、凝聚军工力量”为主旨,把军工行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贯穿于课程,以科学、严谨、求实、生动的教学设计,讲述人民军工事业的发展历程,诠释军工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军工文化蕴含的“人、物、事、魂”,把爱国主义情怀厚植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课程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在“讲得好”“听得进”和“入脑入心”上下功夫,挖掘思政元素,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讨论、辩论、演讲、情境体验等形式,激发学生关心军工、热爱军工、投身军工、建设军工的热情。课程制定了详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纳入其中,综合地运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反馈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和教学成效。
讲好军工文化课
用活文化宣传“主阵地”
学校举办“大国工匠面对面”“军工文化大讲堂”等专题报告会,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感悟军工精神、工匠精神。诸多优秀校友应邀回到母校,他们扎根行业一线攻坚克难的故事,成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技能成才理想的生动“教材”。
学校打造军工特色文化育人氛围,建设线上军工文化展览馆,以人民军工事业创立发展的历程为主线,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地讲述人民军工的历史变迁和建设成就;建设军工文化广场、主题景观雕塑、军工英模人物雕塑、“两弹一星”元勋宣传栏、军工文化墙等,营造了浓郁的军工文化育人氛围;校园道路以“兵工路、航天路、航海路、航空路”命名,中心广场以“神舟广场”命名,体现学校传承军工精神、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思想。
讲好军工文化课
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
学校组建了以省级教学名师、校级骨干教师、学生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军工文化宣讲团”,他们探访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走进黄崖洞兵工厂旧址、来到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在“行走的思政课”上,不断深化对“军工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每一次归来,师生齐上阵,以接地气的语言开展军工精神宣讲、“微课堂”宣讲,通过小故事阐述大道理、通过小场景反映大主题,推动宣讲深入师生、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学校军工文化课教师带领学生,依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奔赴云阳镇、南召县等地,采访老一辈军工人和新时代的军工人,深入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聆听他们开山、修路、建军工厂的艰辛和壮举,拍摄第一人称“口述”视频,剪辑制作精品课程“追忆峥嵘岁月 弘扬军工精神”,该课程被纳入河南干部网络学院课程资源库,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精神食粮。
讲好军工文化课
打造教师队伍“主力军”
军工文化课程建设成为提升教师育德意识、育德能力的重要途径,他们“想为”“善为”“乐为”。课程教学团队,积极打造有深度、有新意、有活力的翻转课堂;教材编撰团队,人人做研究者、人人有研究章节、人人有教研成果;文化宣讲团队师生在讲好军工故事的同时,成为军工精神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学校鼓励军工文化课教师研究军工文化理论,鼓励从新角度、新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学校“红色记忆工作坊”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军工实践创新工作室”入选河南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军工文化铸魂育人工程”获评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军工文化育人项目”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探索课程育人、提高教育能力、增强育人实效是学校军工文化课程建设的积极行动,广大教师讲好每一堂军工文化课,让学生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同时,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不仅全面提升课程育人质量,更引导青年学子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杨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