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微头条,该作者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下马芯片等一批高精尖科技项目研发决策的看法,该作者认为国家是“从长远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其合理性无可置疑”。他给出的理由是“若当时我国急于与美国芯片领域争锋,不仅面临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双重不足,更可能引发美国的强烈打压。”他认为“在那个时期,我们选择了低调务实的发展路径,专注于看似微不足道但实则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最终成功积累了丰厚的经济实力,使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篇短文里,作者的核心意思就是不能“触及”美国的利益,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如此,他认为一旦触及美国的利益,“仍会面临不小的打压和挑战”,由此得出结论,当时“叫停决策是符合时代背景和国家利益的明智之举”。
看了这位作者的这则短文,忍不住要说几句。按照这位作者的逻辑就是怕得罪美国,怕美国的“打压和挑战”,所以选择了“专注于看似微不足道但实则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至于他所说这个“看似微不足道但实则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也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重点说说他提到的所谓“长远发展战略”就是避开与美国“争锋”,避免美国的“打压和挑战”,我想,这如果说是作者认为的“长远战略”实在是不敢苟同。
新中国刚建立,美国就联合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军事挑衅,1950年,美国就挑起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把战火一直烧到了鸭绿江边,目的就是要把新生的中国消灭在红色摇篮里。是否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高层意见很不统一,连斯大林都迟疑不决的情况下,毛主席力排众议,果断出兵,最后创造了世界唯一一个国家打败世界强大力量的战争奇迹。抗美援朝战争以后,美国一直与中国处于对峙状态。直到1972年,毛主席以小球推动大球的策略,让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请求访华,才结束了中美之间长达22年的坚冰之旅。
说到经济,新中国刚建立时,国家一穷二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中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真正是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在科学技术方面是花了非常大的气力,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科技项目的研发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就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下马的一些高精尖科技项目为例,先说芯片,我国1956年就开始规划,比日本还要早两年。1958年中科院拉出第一根硅晶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60年,北京成立半导体研究所,全世界不超过七个。17年后,北大物理系半导体研究小组,设计出1KDRAN动态随机存储器,虽然比intel公司晚五年,但是比韩国早4年,比台湾早5年,事实上,芯片技术我们起步并不晚,我们并不认为害怕美国的打压制裁而放弃高精尖科技项目的研发,反而一直对美国采取赶超的发展战略。
比如,1958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第一根晶体管,那时和美国差距一下子缩小12年;1958年美国造出第一个集成电路,我国是1966年,差距缩小到8年;1973年,我国制造出第一台台式电脑,硬件完全自己制造,差距缩小到3年;到1976年中国开始小批量生产,虽然美国是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但中美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名副其实的第二大电子工业国家。按照1978年以前的路子,中国的计算机产业追平美国是完全可以预期的,超美也是非常现实的,按照这个路子,美国拿什么卡中国高端科技的脖子?
再看集成电路的生产,年轻人可能认为毛时代没有电脑芯片,事实恰恰相反,毛时代的中国电脑和芯片技术非常强,紧跟美国之后,超过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1968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达到了8万块,1975年增长到579万块,是1968年的72.38倍。
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算起,1956年,我国第一支晶体三极管诞生,自此,与发达国家一样,中国也进入了半导体新纪元。
1958年,我国第一枚锗晶体管试制成功。1961年,我国第一个集成电路研制课题组成立,1962年,我国第一代硅平面晶体管问世(主要就是利用光刻技术和二氧化硅膜的掩蔽作用来进行选择扩散和电极的蒸发)。
1965年,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我国利用光刻技术制造集成电路芯片的时间,差不多在1965年前后。1965年,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在北京、石家庄和上海等地相继问世。
1977年,我国光刻机—GK—3型半自动光刻机诞生了,这是一台接触式光刻机。美国也是在50年代才有了接触式光刻机概念。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布局研发光刻机,此时荷兰光刻机生产巨头ASML尚未成立。1965年中国科学院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1970年代,中国科学院开始研制辅助光刻机掩模工艺。1972年武汉无线电三厂编写了行业生产指导《光掩模板的制造》。中国芯片光刻工艺起步,比美国稍晚,跟日本差不多同时起步,比韩国、台湾早10年。1980年,清华大学研制成功第四代分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1980年,清华大学研制出投影光刻机4.0,接近国际主流水平。1985年,45所研制出分步光刻机样机,达到美国48000SW水平。
当年中国已经制造出接触式光刻机的时候,今天的光刻机巨头ASML还没有出现,台湾的台积电连空气都不是,直到1978年才冒头儿。
但很可惜,中国在1980年代放弃电子工业导致20年技术积累全部付诸东流。1994年武汉无线电三厂破产改制,技术人员不得不都去卖副食品了。
再说运十大飞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一直对中国实行围堵、封锁、制裁。并对中国进行战争威胁。
同时,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下叶在航天航空领域投入巨资,在科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68年,美国波音公司研制成功波音747,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可以直接飞跃太平洋的大型飞机。1969年,美国实施阿波罗航天计划,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美国在实施阿波罗计划的同时,向全世界宣布,全世界除了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以外,其他国家都可以有偿收看阿波罗登月的电视实况转播,这是对中国的公然挑衅。
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在60年代氢弹爆炸成功,歼8战机和轰6中程轰炸机也试制成功,09核潜艇即将试航,1970年4月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这个时候我国有了原子弹、氢弹、但远程轰炸机、空中加油机当时还没有,战略武器的远程投送能力还很差,而研制大型客机、大型运输机正是实现远程轰炸机投送的关键环节,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毛主席比我们谁都清楚。
根据毛主席的提议,确立了708研究项目。1970年9月,组建了由熊焰、马凤山为设计组负责人的708项目正式起步。
于1978年完成了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运十大飞机首飞成功。从立项到首飞不到10年。不仅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以前不能制造大型飞机的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掌握制造100吨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而且,在运十研制的10年中,还同步研制成功了与JT3D—7性能相当的915发动机,并成功地装在707上进行了飞行试验。
我国运十大飞机的试飞成功,西方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路透社说:“在得到这种高度的技术时,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
波音一位副总裁看了运十大飞机后说:“如何研制大型喷气式运输机,你们也毕业了。”
美国道格拉斯一副总裁看了飞机后说:“你们航空工业一下子赶上来了15年。”
我国的运十大飞机的研制就是在美国的制裁、打压和挑衅的情况下进行的。按照那位作者的意思,当时就不应该自己研制大型飞机,不能与美国“争锋”,才是“长远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了!很明显这种思维就是典型跪舔西方的逻辑思维。
再比如说我们的北斗导航,要不是90年代海湾战争美国使用卫星导航精确打击的震撼,要不是经历了中国银河号被美国关闭GPS变相扣压的耻辱,又怎么会重新启动北斗一号系统的建设?
原来,在东方红一号研制进展顺利的情况下,1967年,海军提出了发展导航卫星的建议,1968年,灯塔一号(DT—1)导航卫星正式上马,进入项目论证阶段,1970年,正式开始研制。1972—1979年完成了各种模装和试验,按照航天卫星研制的流程,灯塔一号的地面研制和试验基本上已经做完了,就等着打试验卫星上天了。
然,1978年8月,根据有关意见,停止导航卫星计划,1980年12月“灯塔一号”导航项目正式下马。
上世纪八十年代下马的高精尖科技项目包括光刻机、运十大飞机、直8、远程轰炸机、大型导弹驱逐舰、长城/曙光大型计算机项目、数字焊接系统等一系列军用民用高精尖技术项目。
这些项目的下马,2020年,我们的芯片被人家扼住了喉咙,我们的大型飞机落后了30年,北斗导航如果不是经历银河号事件的耻辱,恐怕现在还得受制于人。
古人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在这里,笔者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高精尖科技项目的下马不作评论。但是对那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下马的高精尖科技项目是“从长远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的观点实在是不敢恭维。按照那位作者的观点,难道因为美国的存在,中国就永远不能有自己独立自主的高精尖科技项目的研发了吗?实在是荒唐至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