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高校来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培育大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为价值指向,并积极探索实现路径,进一步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本文整理了天津大学,2021年度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劳动教育品牌金课,供各高校老师学习、交流和借鉴
《“芯”劳动实践课》
一 课程简介
为培养集成电路行业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微电子学院把专业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开设芯劳动实践课,将第一课堂专业知识与第二课堂劳动实践融合,劳动精神学习与实地动手劳动融合,面向校园基础劳动与面向祖国大地服务性劳动融合,构建“三融三合”劳动教育体系。从思想政治引领、专业知识融入、实习实训体验、公益劳动奉献等渠道,多维度拓宽劳动教育内涵,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
二 课程内容介绍
以理论、创新、实践、奉献为引导,完善“劳育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体系,分别带领学生学习劳动模范精神与工匠精神,前往百草园开展基础劳动教育,邀请学院科协主席为学生讲解专业劳动知识并带领学生前往学院实验室开展电路板焊接等专业劳动教育,邀请微爱湘遇实践队队长为学生讲解公益服务实践劳动,培养学生服务奉献意识,并与天津市“芯火”双创基地联动,带领学生去往企业一线上好劳动实践课,从基础劳动、专业劳动、服务性劳动多方面完善劳动课程体系。
三 授课特色
与天津市芯火双创基地联动,部分课次带领学生前往天津市芯火双创基地开展劳动理论学习、专业动手实践等,并在此基础上共建“芯芯之火”劳动创新实验室,以学生的课程成果为基础开展“天芯微”杯电路设计大赛,做到以赛促学、科创促劳。
为提高课程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小组研讨,发挥劳动榜样和劳动教育先进个人的模范作用,同时与创新课堂互补,深化专业劳动教育,开展多维考核评价,从劳动精神学习情况、专业劳动模型完成情况、走访企业情况、志愿汇志愿服务情况对学生展开评价。
四 学生评价
2020级微电子学院本科生郑茗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参加这次学院开设的芯劳动实践课程,我收获了许多无法从课本上得来的知识。无论是以暑假支教经历为代表的公益劳动讲解还是科创部门分享的专业劳动知识,都让我受益匪浅。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亲自动手焊接的经历,从一个不知道怎么使用电烙铁的小白,到现在可以焊接各种元件,我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也收获了成长。感谢学院开设的这门实践课,让我在劳动实践中打好专业基础,帮助我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2020级微电子学院本科生黄玉如:
通过"芯劳动"实践课程,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我们学院和专业的知识,从“微爱湘遇”学长学姐们的无私奉献,到创新课堂里专业知识的接触;从优秀学长学姐学习经验的分享,到实验室里焊接时的团队合作。"芯劳动"带给我我的,不只是对专业劳动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启蒙,还有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永不言败,实事求是的奋斗精神,更有通过方方面面的接触,对未来有了跟清晰的认识。
"芯劳动"在我们还对微电专业一知半解时,带我们了解了生活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使我们能更清晰有序的规划未来,让我们在未来的"造芯"路上走的更加明确与自信!
五 课程建设总结
微电子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专业劳动教育持续探索“三融三合”教育模式,在完善劳动教育育人理念、创新劳动教育育人模式与完善劳动教育育人机制方面不断创新完善,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增强劳动意识、强化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丰富劳动实践,体现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体悟传统之美—创意劳动实践课》
一 课程简介
劳动教育是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成熟成长的必要途径。教学改革深化背景下,本课程围绕“文化自信”,依托传统节日,挖掘劳动具有的育美价值,提升学生劳动教育质量。课程期间带领学生学习了解传统节日内涵,通过亲自劳动深化感悟,同时以劳育美,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塑造学生劳动素养和美学素养,使劳动价值观在全学院蔚然成风。
二 课程内容介绍
(1)日常课程实践
依托六个传统节日,围绕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日常课程实践,同时本学期结合“热爱我求学的城市”主题,让传统面塑艺术走进校园,让广大师生更加了解天津文化的同时涵养美育文化。同步促进劳育美育相辅相成,以劳育美,实现全面培养。
(2)假期自主实践
假期期间,学生围绕“生活中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事物”主题,进行自主劳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劳动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之美、传统之美,做到以劳育美。
(3)总结与展示
对第一部分的日常课程实践和第二部分的假期自主实践进行总结展示,归纳学习收获,对课程提出意见建议。
三 授课特色
选取传统节日,针对不同群体,开着手工创意实践课,将传统文化之美融入在传统节日的劳动中,以劳育美。
1、吐故纳新正清明,春游插柳敬英烈。
清明节(4月5日前后)所在周开课,介绍清明节文化背景、文化习俗,选取种树插秧为劳动环节,从选取树苗、种植树苗以及后续的培育树苗开展劳动教育教学。
2、碧艾香蒲处处忙,端阳小粽阵阵香。
端午节(五月初五)所在周开课,介绍端午节文化内涵,在食堂厨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包粽子,感悟美食背后的辛苦付出,体会劳动之美,同时向学生倡导“厉行节约,拒绝浪费”传统美德。
3、七夕鹊桥遥相望,穿尽红丝寄相思。
七夕节(七月初七)所在周开课,了解七夕节背后的文化故事,选取编制中国结为劳动环节,传承七夕乞巧传统习俗,编制中国结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之意。
4、月到中秋偏皎洁,相聚团圆共婵娟。
中秋节(八月十五)所在周开课,体悟中秋节文化背景,选取制作月饼为劳动环节,在食堂厨师的指导下,围绕食材采买、月饼制作开展。
5、九九重阳登望远,遍插茱萸共陶然。
重阳节(九月初九)所在周开课,介绍重阳节文化背景,选取插花为劳动环节,围绕花材选取、插花实践两环节开展。
6、腊八将近年即到,共剪窗花迎春来。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所在周开课,了解腊八节背后的传统故事,以现场制作窗花为课程主要内容,营造新春氛围,共迎新年。
四 学生评价
2021级自动化学院本科生苗硕辉:感谢学院提供的和农学院老师学习插花的机会,老师系统地介绍了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现代插花艺术的不同风格和作品展示。之后我们跟随老师学习了水平式插花的实物操作,用栀子花枝搭建结构,定下长宽高的比例,之后用康乃馨花枝拉出线条框架,最后填充花枝丰富花束的层次。与插花艺术的初次接触非常开心,也收获了深入接触的兴趣!
2020级自动化学院硕士生魏传顺: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精粹—面塑艺术。看着一团团的橡皮泥在大师的手里变成活灵活现的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不禁感叹民间艺术技艺的高超,更加感叹他们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中国传统技艺应该得到发扬和肯定,这些传承技艺人更应该得到尊重和鼓励。
2020级自动化学院硕士生肖瑞:谷物画,红豆描线,黑米摆字,黄色的小米勾勒出党徽的轮廓,拼凑小小的谷物考验着我们耐心和细心,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2020级自动化学院硕士生肖凡:书法课活动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会分享交流,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让书籍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让我们懂得要不忘初心,共担时代使命,弘扬红色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五 课程建设总结
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了多项活动,覆盖面达200余人,课程活动中,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多有涉猎,既有偏向于劳动艺术创作的面塑、花灯、插花,培育美的细胞,也有偏向于传统劳动的植树育苗等活动,将美誉劳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后续的课程开设中,将会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进行讲解,增强文化固本育魂。同时结合“热爱我求学的城市”主题,实地探访后,通过纸雕、主题绘画等刻画津城,展示津门风貌,了解天津历史。
《劳动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
一 课程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奉献的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机械工程学院统筹多方资源,开设《劳动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课外实践课程。
二 培养特色
该课程目前已经连续开设三年,由劳育工作辅导员老师担任课程管理员、由校内外劳动技能人员担任劳动导师、由学生骨干担任劳动先锋,构建了全面丰富的课程体系。目前课程内容覆盖基本技能、社区志愿、创意手工、校园运行四个维度八个模块,打造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劳动育人体系。
机械学院依托现有资源已建立8个劳动实践基地,并积极开拓新的劳动实践途径。通过与津南区鑫旺里社区签订合作劳动协议,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社区参与“基层义务劳动岗”工作,并开展“科普课堂”服务项目,介绍机械相关的劳动知识。旨在送知识入基层,引进高校资源,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三 学生评价
机械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云:为期几周的劳动实践课程圆满结束了,这是一次成功的劳动实践。首先感谢辅导员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让同学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大家在集体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劳动能收获快乐。
机械学院2020级本科生祁建辉:有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这次实践,大家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获得了许多劳动的知识。无论是冲第一杯现磨咖啡、培养多肉,还是制作手工滴胶、手工篆刻,同学们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了对劳动的热爱和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这次实践让同学们品味了劳动有快乐。一杯杯苦涩的手冲咖啡,一个个漂亮的多肉绿植,一个个精致的滴胶玩偶,一个个创意不凡的篆刻作品,这是劳动的收获,更是劳动的快乐。劳动实践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希望同学们把良好的劳动精神保留下来,对新事物有好奇心,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四 课程建设总结
本学期,整合校内劳动实践资源开展校内文化创意劳动。聘请学生朋辈导师,开展自主教学与管理。目前已经完成《手冲咖啡制作与品鉴》、《印章文化解读与篆刻》、《绿植栽种与养护》等系列课程。
未来,机械工程学院将继续鼓励广大同学参与劳动实践锻炼,厚植劳动育人土壤,帮助同学们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培养主动参与集体劳动的意识,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传承劳动美,发扬奋斗情,共筑家国梦,用劳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劳动教育体验与感受》
一 课程简介
充分利用建筑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优势资源,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真实感受劳动过程,体验劳动工具的使用,在实践中加强对劳动的认识,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开办一场“劳动小讲堂”,评选参与该课程的劳动模范,邀请感受深刻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感受,走上讲台,分享成长历程,宣讲劳模事迹,弘扬劳动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 课程内容介绍
开展劳动教育体验与感受实践活动。30余名同学共同经营整个劳动基地。从翻地、犁地、除草、播种、建苗、收获等多个环节入手,实际感受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事件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快乐,理解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同学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农作物的品种、种植过程等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该活动为持续性周期性的实践体验,具体实践时间从2021年4月持续到8月,平均每月4实践活动,实践地点为建筑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 授课特色
在该课程内,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生活劳动技能教育。结合《劳动教育体验与感受》课外实践课程,让学生体验农作物种植全过程,翻地、浇水、拢草、播种、建苗、收割等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最后形成劳动体验心得感受,进而对劳动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同时获得课外实践课程学分。二是专业劳动实践教育。结合参与式设计理念与实践、建筑构造、环境家具景观设计与实践等第一课堂,给学生专业实践提供场地,学生通过专业教师指导,进行专业设计、构造设计、景观设计等,在过程中学习使用空气电锯、电钻、梯子、尺子等劳动工具,进一步深入专业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专业,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四 学生评价
2018级自动化学院本科生吴存玮:我以前从来没有干过农活,这次的体验让我感觉很新奇、很有趣,尤其当脚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时,那种触感很奇妙,也真的很解压,仿佛所有的不愉快都被我踩进土里了。这门课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意思,希望学校能多开一些这样的课程,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践。
2016级建筑学院本科生刘白彬:经过劳动实践,没有想到会这么累,我们只是开了四垄地吧,我已经有点出汗了,可想而知我们的粮食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这也在提醒我以后应该多多加强体育锻炼了,挺开心的,也很解压。
五 课程建设总结
第二课堂的展开,是建筑学院为不断推进“三全育人 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所进行的全新尝试。面向未来,建筑学院将不断深耕,提升劳动教学质量,开发新的劳动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努力将劳动教育融入常规课程和实践课程中,打造公益性、普惠化、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大课堂”,引领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在劳动中收获,更深入地体会劳动教育的内涵。
《阳刚手工艺》
一 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
该课程面向全校男性学生开设的公益实践性课程,属于力度型手工制作沙龙。通过手工艺制作的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宗旨,以图书馆中国传统文化基地为条件依托。结合计划开设为男生设计的手工,有草藤编、皮艺、铁艺、雕刻,模型制作等。内容包括技术讲解与实践,优秀作品欣赏,学生作品交流、评析等多种形式。扩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面和动手能力,增强继承中国传统、弘扬中国文化的意识。
此课程中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相关各种技能的讲解,有学生动手实践,有期末的作品展示评比。各环节丝丝入扣,内容非常丰富。在完成系列简单作品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组合设计,独立设计制作完成独创作品。参加图书馆的课程成果展示展览。
2.课程目的与任务:
男性手工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有悠久的历史。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达到一定的看图理解、自行制作、甚至创作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过程中制作几个实用作品。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思维意识。本课程则以图书馆为基地展开,是实践类课程。目的是达到学生继承传统、实践动手能力、自我管理水平、创新思维扩展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 课程内容介绍
名称 | 目的 | 作品 |
藤草编 | 学习藤编技法 徒手制作,不使用工具 | 传统藤编 转运珠、灯笼等 |
皮艺 | 学习基本皮艺步骤 针线、缝纫 | 皮夹子 学生自选 (驾照包、卡包) |
铁艺 | 学习钳子使用 提倡自我设计 | 创作姓名挂件、摆件等 鼓励创作 |
木雕 | 学习雕刻基本方法,难度较大,需要自选题材完成 可提供简单初步成型 | 创意作品、木梳、头簪、挂件、自由选题。 |
展览 | 准备展览 |
三 授课特色
1、初期体验手工劳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2、提倡创新思维扩展、产生个性手工作品。
3、教师指导学生互助,学习工具使用和多工序组装。
四 学生评价
本课程得到天津日报官方微博采访推送。
本课程进行中天津大学宣传部多次跟踪采访,并在天津大学官方App多次推送介绍。
分别选择低年级工科学生和高年级文科学生,两个有特色的学生代表评价。
2020级化工学院本科生刘泽凯:
第一次做藤编手艺,困难而惊喜。
贤者帮扶我之益。戚老师耐心地教学,保证每位同学都掌握“数三压三”的诀窍,我手很笨,做镂空圆环时过程中几次都在收口时出现串位情况,老师最后默默重新帮我做了一个,感动而幸福!
坚持不懈我之毅。拆了做,做了拆,我把做手工能遇到的问题都碰了个遍。虽然时间慢了半拍,作品少些美感,但我认真仔细地对待细节,坚持不懈地反复编织,最后的成品独一无二,意义非凡!
治愈满足我之忆。享受创作的宁静,把做错的半成品改造成个性的模样;享受专注的美妙,手里编织着藤条,连同流淌的时间一起编进生活的作品里。
2017级文学院本科生王君元:
我是来自17级英语专业的王君元,九月即将离开北洋园前往同济大学继续读书。蹲了好几个学期,终于在大四下快毕业的时候选到了老师的手工课,超级开心!
我一直就很喜欢diy各种小东西,觉得每次自己设计、自己探索和制作的过程都很有成就感,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在课上,和戚蓝老师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手工,大家的奇思妙想在交流中碰撞出一个个火花,真的很开心!这个毕加索的作品是我在铁艺课上创作的,拿到一根黑色的铁丝,我就想做点不一样的——尝试抽象派作品。在完工之前,我一度以为要失败了;可是戚蓝老师看到后,把它放在了白色的书架上,犹如神来之笔,在光影的衬托下,这根不起眼的铁丝瞬间找到了它的归宿!我们都笑称,它的身价翻了好几番!
把具体的材料变成各种风格不一的艺术品,创意和成就感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这也许就是手工的魅力;而小伙伴们互相交流、互相启迪,把一个作品的价值不断更新,这也许就是手工课的魅力吧!
《陶艺工作坊》
一课程简介
“‘双手创世界’陶艺制作坊”课程为材料学院于2019年为贯彻“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开设的与劳动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实践、义务劳动等内容相关的系列课程。
本课程旨在将劳动教育和美育相融合,在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了解陶瓷材料的制作流程和发展方向,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个人素质,将学生的课余活动和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增强专业认同感,树立材料理想,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打牢坚实基础。
二 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依托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院先进陶瓷研究所,以“陶瓷”为核心,设置“传统文化”、“艺术修养”、“科技前沿”三个模块,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专业兴趣浓厚、实践能力优异、创新能力突出的材料领域优秀人才。
三 授课特色
课程1:刻瓷艺术专题课程
课程邀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员、天津民俗文化艺术会会员、全国妇女手工编制协会理事张宪民老师进行现场指导,与学生刻瓷艺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课程2:陶艺制作专题课程
融“创意灵感”和“制陶乐趣”于一体的小作坊内,一块陶土,一个旋转的轮盘,再加上自己的奇思妙想,就可以亲手塑造属于自己的浪漫情怀。但工艺也相对复杂,需要经过拉坯、雕刻、上色、打磨、烧制等很多工序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四 学生评价
2019级材料学院本科生谭成:参加了陶艺工坊课程,我了解到和领悟到陶艺的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有着商代白陶、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我体会到了沉淀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气息。学习陶艺的同时,还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陶瓷加工的知识,收获颇丰。我在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明白了陶艺制作的大致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成功制作出来一个外观较好的成品,锻炼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日常生活中的陶具的制作工艺,学习到了书本上没有的课外知识。
五 课程建设总结
“‘双手创世界’陶艺制作坊”课程,在学校大力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将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美育教育有机融合,从兴趣出发组织各类课程,实地“动手劳动”超过100人次,受到学生广泛喜爱。未来将进一步深化课程延伸,通过设置专题大创项目将“陶瓷艺术”融入专业教育,开展“陶瓷3D打印”,将学生的课余活动和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增强专业认同感,树立专业理想。
《大学生营销理论与实践》
一 课程简介
本课程重点强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市场营销策略与方向的创新与变化,提供分析常规营销问题的概念工具和框架;通过案例分析,形象而具体地向同学们阐述了重要的营销原理、营销策略和营销实践,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表现力。本课程以“e帮扶”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营销技能、提升团队合作意识的实践平台;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营销方式,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营销思维、增强学生诚实劳动意识和奋斗精神。
二 课程内容介绍
本课程共2学分、32学时,围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包括综述、理论、方案设计、实践四个教学模块,同时鼓励学生创作出多样化的营销作品:
三 授课特色
本课程采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授课方式。
前沿性高深度专家讲座:理论环节,课程邀请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重庆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专家开展专题营销培训。
多元化沉浸式创业实践:实践环节,课程依托“全国高校公益助农托营销赛”展开,包含电商赛道、文旅赛道和美食赛道,联合地方政府和30余家企业,在“e帮扶”平台为学生打造线上店铺。电商赛道需自主进行产品宣传与售卖工作,旨在为帮扶乡镇开拓互联网营销新模式,为学生团队搭建提升营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平台。文旅赛道需用双眼发现家乡美,用巧手编织生活味,用文字描摹隽永时光,用镜头记录鲜活精彩,挖掘和记录了乡村风景和乡土人情。美食赛道需自由创作美食作品,所创作的美食作品至少需要一种购买于e帮扶平台天津大学助农营销赛区域的主要原材料,并能充分展现乡村优质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四 学生评价
2020级经管学部本科生王一帆:很多任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尝试,都是无数个“第一次”的集合——第一次参加营销培训了解店铺运作;第一次建立自己的网店;第一次跟厂商联系产品上架事宜;第一次填写发货订单;第一次处理售后服务;第一次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次为产品制作海报;第一次尝试直播带货;第一次抛弃自己的羞涩进行线下宣传;第一次为了店铺忙前忙后;第一次为销量感到担心或者为我们自己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
2019级经管学部本科生陈雷:青年人当有青年人的担当与使命,我们将尽我们所能,以青春力量投入乡村振兴,以商科思维助力企业发展!
五 课程建设总结
本课程广泛联合线上电商平台、线下高校和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营销产品和创新思路,通过展开产业调研、开展云上展销会、双选会让学生充分了解产品信息,从创业心态、品牌、数字化转型、新媒体广告、新时代农产品市场定位与诉求转换五个方面进行了专业理论知识集中培训,开展方案打磨会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举办线下展销会、直播带货等多样化的营销活动,意在拓宽学生的营销思路,培养诚实劳动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创新创新理念。
未来,本课程将围绕安全、合法、民生、专业四大重点,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创新实践条件、增加高校师生参与度、提升学生团队的专业性和营销方案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引领学生提高劳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将这种理念广泛传递到更多高校和企业中去。
成果汇总
《园林养护劳动课程》
一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环境学院团委开办,面向学校全体本科生开设的课程,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方式。本课程作为环境学院第二课堂选修课程,是对劳动教育的必要补充。旨在发挥环境学院特色,将劳动教育与环境学院特色相结合,响应学校“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 课程内容介绍
1、利用2学时讲解学校园林日常养护的理论知识。
2、利用10学时对天津大学园林树木进行实地勘察,进行切实劳动,完成部分树木的日常养护工作,如修枝、浇水等,在入冬之初,为部分灌木搭建围挡。
3、在完成实地调研与劳动后,完成课程心得,整理完成纸质版报告。
拟通过一系列前期了解、实地作业、课后整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劳动意识,以个人为单位完成文字版报告心得。
三 授课特色
1、除草机和修剪灌木的树枝
与北洋园物业办联合介绍除草机的使用方法,将全体选课学生分成4-5人小组,每组分别进行除草机的使用,将43教北门外草坪进行修剪,并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同学进行除草机的使用。
利用河边桃树,进行修剪灌木和树枝的修剪介绍,讲解修枝剪的使用方法,并按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2、紫薇林防护
组织同学利用毛毡包裹紫薇树,进行入冬前的防寒保护。并加大工作量,突出劳动特点,用是特制毛毡,外层是普通的绿色绒布,内层是透明的塑料薄膜,双层保护,防寒保暖。
3、树木移栽
在北洋园校区西侧的苗圃,选定好要移植的海棠树。师傅们首先刨土,以约树冠部的宽度为直径,在树木根部挖一个土球。以树兜为中心,由四周向中心挖,并斩断不需要的小的根系,保留主根系。出于节省时间的原因,搬运过程中并未使用草绳包裹根部土球。在到达栽种的地点,首先需要挖一个与根部土球大小相似的坑,将树木放置其中并回填表土,培土呈火山口状。栽好后用锯条和剪刀对枝条进行修剪,剪去过多较密的枝条,较高的枝条,以减少养分的消耗,防止其在适应期干旱性缺水。
4.撰写报告、心得
就本次课程撰写报告,述说心得体会,深刻理解劳动意义,将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深入同学心中。
四 学生评价
2019级环境学院本科生邢严文:
“北洋园西,青年湖堤,两岸芦苇明秋霜。有此嘉树,名曰海棠,此树年岁长于北洋新址,今众人移栽至青年湖北,平园之南一风水宝地。沿明德北道西行,有亭焉,有怪石焉,入小径,自垃圾桶行十余步,可观此海棠树者三,立于小丘之上。可览大通美景,可见杰出青年,能望巍峨之图书馆,能享驿站之书香,岂非风水宝地乎!人才辈出,灵气所钟,实事求是,天大品格。待到春晖争艳日,携友还来就海棠!”
2020级环境学院本科生张紫仪:
劳动过程中,我有了许多从未有过的体验,真切地有了参与生活的感觉。不仅使我学到了一些有关园林的知识,更让我感受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只有真的动手去做,才能有新的体会。我还感受到了对万物有好奇心是多么重要,大家团结协作是多么重要,工作中相互鼓励是多么重要。我还感受到了“兴趣”的力量。
2020级环境学院本科生梁开心:
我现在已经会移栽,会修剪,会帮树做保暖措施过冬了,说不定自己能种树了呢。从第一次不想尝试的抗拒,到第二次劳动干了一个多小时的疲惫,再到第三次劳动的寒冷,似乎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可是最后结束的时候我感到很不舍,因为更令人难忘的,是割草机走起来那一刻的新奇和快乐,给最后一棵紫薇包上手套的成就感,和对明年去看看我们移栽的那棵海棠的期待与雀跃。
2020级环境学院本科生王锐:
当这学期的劳动结束了,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看着自己除过的草坪,包好衣服的绿篱,栽种好的树木,内心生发出由衷的喜悦。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不值一提。我想,这也是我们“环境人”的职责,也是我来到天大,来到环境专业的初衷吧。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嫩草再次萌芽,绿篱再次繁茂,海棠再次开花,我会再去看望他们,让他们告诉我。是因为有我的一份帮助使他们顺利度过了严冬。
五 课程建设总结
本次课程教学,出勤率超95%,基本达到课程设计初衷,达到了营造劳动氛围、培养劳动技能的目的,通过实践过程,让同学们真正出力、出汗,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在未来,拟将拓宽劳动资源,深挖北洋园校区劳动素材,围绕花草园林将劳动教育深耕做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