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旭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支矛盾双双加大的背景下,经济学界对于调整预算的呼声很高,但截至目前,中央还未对全国预算进行调整。不过,截至6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都已完成今年首次预算调整。
一般来说,每年地方政府都会对预算进行调整,调整次数不一。因为年初地方在编制财政预算时,政府债务限额和新增债券额度未知,因此在财政部核定上述指标后,地方政府会根据《预算法》规定,对预算执行中出现需要增加举借债务数额、增加预算总支出等情况的,进行预算调整。
例如,河北省财政厅6月9日在官网发布《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2022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 (草案) 的议案》称,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下达我省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372亿元。除上年下达额度已列入年初预算外,还有1422亿元新增债务限额需要安排使用,需相应调整2022年省级收支预算。
5月31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天津市2022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其中提到,2022年3月,财政部核定天津市2022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901亿元。本次新增政府债务限额拟分配市级20.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5亿元、专项债务5.7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规模由1087.2亿元相应调整为1102.2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总规模由460.6亿元相应调整为466.3亿元。
国金证券研究所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4月以来,地方政府陆续调整其财政预算,截至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均已完成首次预算调整。与去年3月地方政府开始调整预算相比,今年地方预算调整开始时间较晚,可能是因为部分地方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并已计入年初预算 。
从地方披露的文件看,除了依规调整债务计划外,一些地方政府还根据上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调整了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计划,这可能和财政压力加大有关。
例如,7月5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在官网发布《2022年区级第二次预算调整报告》称,受实施大规模减税退税政策及土地市场不景气影响,税收收入减少12.7亿元,整体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调减13.17亿元。而根据收入调整情况,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调减支出161.04亿元。
6月14日,重庆市财政局在官网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表示,应对退税减税等政策性减收,拟采取更大力度调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市本级财力安排的支出预算,除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外,合计调减50亿元。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与过往类似,今年地方首次预算调整多为新增债务限额下达后的收支总量调整,但财政收支承压下,部分地区加大了“节流”力度、更多投向“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等。
地方文件显示,还有一些地区选择在总收支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对支出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可用资金更多集中在更亟需的位置。
例如,7月18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在官网发布《关于龙岗区2022年第一次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其中提到,收回部分一般性支出预算7.6亿元,转而“用于保障基层‘三保’、重大政策实和重点领域建设等,全力服务稳住经济大盘”。7月4日,深圳市罗湖区在《关于罗湖区2022年第一次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中称,收回年初预留部分经费等支出预算,新增民办中小学学生补贴、健康驿站项目等支出。
又如,苏州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6月27日通过关于批准苏州市2022年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方案主要对支出预算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压降一般性支出、非紧急非刚性支出,将节省的资金更多地用于疫情防控、企业纾困等急需项目。
7月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根据财政部数据,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为21.82万亿元,截至6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为20.26万亿元。两者相减,下半年尚具备1.55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发行空间。
赵伟表示,下次地方人大常委会议或大多在9月召开,伴随财政收支压力加快凸显,使用过往剩余限额或是专项债“加量”的潜在途径,后续需要关注地方人大常委会议是否审议使用过往专项债务剩余限额。
由于上半年新冠疫情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此前不少分析师认为决策层或将修改预算、扩大财政赤字。但值得注意的是,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此事,后续中央预算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实际上,2001年以来,中央预算从未在年中调整过。上次调整还要追溯到2000年,当年8月,为解决前期重大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和夯实经济回升的基础,中央财政预算上调500亿元。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对界面新闻指出,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那么说明中央并不是要求所有省份都“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因此财政政策的刺激力度或小于预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