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控节奏 中期调结构 长期变格局——应对当前挑战、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之策

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控制生产节奏,这是短期内全行业能够快速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

行业发展再遇严峻挑战

受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等因素影响,今年初以来,钢材市场呈现“需求持续减弱、库存不断上升、价格快速下跌、利润大幅下滑”的运行态势,行业亏损面扩大、亏损程度加深,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行业亏损面不断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5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64.2%;同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利润同比下滑46.84%,亏损面达到23.91%,其中5月份亏损面达到31.52%,而且呈现加剧的态势。另据兰格网数据,6月23日,按两周原料库存测算,钢厂吨钢毛利已亏损至500元左右,而上一次出现这样的亏损幅度还是在2015年。

二是钢材价格快速下降。受市场需求较弱的持续影响,今年4月份以来,钢材价格持续快速下降。比如,在主要钢材消费地广州,Φ12毫米HRB400E螺纹钢价格从4月21日的5540元/吨下降到6月22日的4690元/吨,仅仅2个月就下跌了近850元/吨,跌幅高达15.3%;7月13日,螺纹钢主力期货价格跌穿3900元/吨,最低至3857元/吨,与6月10日最高的4834元/吨相比,1个月时间暴跌了近1000元/吨。

三是全行业开工率显著下降。从行业开工率来看,长流程和短流程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短流程电炉炼钢企业降幅尤为明显。有关调研数据显示,7月上旬,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78.5%,85家全废钢电炉钢厂平均开工率仅为42.4%,而且停产企业还有继续增多的趋势。

四是钢材库存同比大幅提高。根据钢协数据,今年2月份以来,钢材统计总库存量一直保持在3000万吨左右的高位,尤其是4月份以来,钢材库存量明显多于去年。今年6月下旬,钢材统计总库存量(包含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和重点统计钢企钢材库存)约为2947万吨,比今年初增加了1029万吨,增长53.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4万吨,同比增长16.8%。

当前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受疫情多发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房地产、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主要下游用钢领域和行业运行低迷,钢材消费同比下降。1月—5月份,钢材消费量(不考虑库存变化)约为3.98亿吨,同比下降7.5%,消费市场和信心大幅减弱。

随着稳增长、促消费一揽子政策的落地实施,尤其是近期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各地复工复产加快,物流堵点断点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恢复,经济运行好转。今年6月份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重回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恢复性扩张,接下来钢材生产消费较大幅度下滑的态势将得到有效遏制,下半年钢材需求也将有所回升,预计今年全年钢材消费量呈现下降态势,但仍将保持在高位。

在这次行业面临的困境中,国家产业政策调控持续发力,控产减产工作有序推进;行业反应迅速,基本趋势判断及时,促发展措施也同步广泛发布;不少企业理性应对,不再执着于提高产量摊低成本,而是有序减产控产。当前的波动可能会持续甚至加剧,但强烈程度不同于“十二五”时期的全行业亏损的“冰冻期”。

短期控节奏 中期调结构 长期变格局——应对当前挑战、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之策

(图片来自网络)

认清常态与非常态,坚定发展信心与决心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布局、运筹帷幄。面对复杂局面,党中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国务院出台6个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对优化复工达产政策、促进投资消费等做出具体部署,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市场信心增强,实体经济逐步回暖。贝壳研究院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5月份,房地产企业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环比明显改善,分别增长20%、46%、14%。尤其是新开工面积,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环比下降。6月份,我国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244.7万辆,环比增长34.4%,同比增长20.9%,呈现出了快速回暖的态势。

短期控节奏 中期调结构 长期变格局——应对当前挑战、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之策

(图片来自网络)

钢铁行业历经风雨、坚如磐石。中国钢铁业是经得起大风大浪的,就是从大风大浪里走过来的。“十二五”时期,受全球性钢铁产能过剩影响,我国钢铁产能也出现严重过剩现象,行业出现长期亏损,2015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大中型钢铁企业年度总体亏损的严重困境;“十三五”时期,我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启了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7亿吨以上,全面取缔了超过1.4亿吨的“地条钢”产能,不仅顺利走出困境,而且在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好局面。

产业政策持续发力、精准加力。一方面,钢铁行业宏观层面政策保持不变。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主线,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用地、产业政策和产能置换等相关要求,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新增钢铁产能,严肃查处各类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另一方面,微观层面实施差别化政策。粗钢产量有保有压,避免“一刀切”,在重点区域上突出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粗钢产量,在重点对象上突出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企业粗钢产量。

优强企业提前布局、引领发展。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一大批优强企业的引领与支撑。优强企业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与手段稳定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及企业运行质量,提前布局、引领发展,为行业渡过难关发挥了标杆示范作用。例如,中国宝武构建行业生态圈,推进全产业链共同发展;通过对“网络钢厂”采取统一制造、统一操维、统一检测、统一销售、覆盖物流、覆盖系统的“四统一两覆盖”的合作模式,培育壮大区域先进钢铁生产集群,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鞍钢集团、首钢集团、湖南钢铁集团全面加强精益资金管理,沙钢集团、敬业集团等全力推进对标挖潜、降本增效;西北联合钢铁集团各成员单位计划带头有序限产10%~30%,并坚持没有订单不生产原则。

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其一,短期控节奏。

一是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控制生产节奏,这是短期内全行业能够快速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每一家钢铁企业都是市场活动的深度参与者,也都是市场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应提高政治站位,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坚守没有订单不生产、没有利润不销售、不付款不发货的“三不”行业底线,避免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

二是加强行业监管,严厉打击新增钢铁产能和“地条钢”死灰复燃等违规现象,依法查处“地条钢”生产销售等违法行为,加大对恶意降价、大打价格战等扰乱市场秩序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媒体和资本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的监管,努力构建并维护行业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是进一步苦练内功,围绕“节能诊断、铁前降本、智能制造、管理提升”等重点环节,全面对标找差,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追求极致高效率、极致低成本。

四是疏通供应链,稳生产促发展。钢铁是大进大出的行业,外部物流运输量是钢产量的4倍~5倍,针对疫情带来的物流运输不畅问题,应加大纾困支持力度,为钢铁企业正常生产运转提供保障。

其二,中期调结构。

结构调整不仅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而且是高质量发展硬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优强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路。

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量大面广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以及产品供需适配性。

二是坚持规范发展,推进工艺装备升级,加快对限制类装备的改造,提高钢铁生产全工序的高效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

三是坚持高效发展,推进钢铁行业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实施路径,逐步实现钢铁智慧制造,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节能减排降碳,抓好全过程节能管理,突出能效标准引领,高标准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高质量做好降碳工作。

五是坚持绿色消费,推进全产业链绿色制造。一方面,加快推动钢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完善,促进高性能建筑用钢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加强绿色低碳钢材产品研发生产,促进绿色钢材消费占比不断提高。

其三,长期变格局。

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对外采购原料无话语权、对内钢材市场竞争无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痛点”之一。这种发展格局必须改变,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实现钢铁强国。行业发展经历的困难时期越长,产业格局的变化可能就会越快,这是市场发展规律决定的。从长远来看,钢铁产业格局发展方向必然是形成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等领域形成专业化领航企业,以及通过钢铁企业集中地区的区域性重组形成区域优势企业。钢铁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发展趋势,做好应对准备,积极主动谋划重组整合。

作者 | 首席专栏作家 范铁军(作者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9月24日 上午9:11
下一篇 2022年9月24日 上午9: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