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土地管理正处于由以用地审批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向土地资源宏观调控为主导的管理方式转变的过程,土地利用管理贯穿在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的业务流程中。
1.批地环节
- 在批地环节主要是进行建设用地审批(分为单独选址项目审批和城市分批次用地审批)。首先由建设单位向市、县同级国土资源局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受理预审申请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然后市、县国土资源局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拟订一书四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 建设用地审批工作主要集中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目前全国有106个重点城市(山东省有11个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需报国务院批准,省级负责进行初审。省厅数据中心(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具有全省建设用地审批项目数据,为本系统的建设提供比较完整的批地数据(包含勘测定界坐标即地块坐标数据)。
2.供地环节
- 建设项目用地经过审查报批后,需要同步进行征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和供地,以下我们仅对供地流程进行描述。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情况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经过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并上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后,组织土地招拍挂(或划拨、集体使用)程序(土地交易管理)后建设单位取得用地手续。
- 供地环节的核心是土地交易管理,集中在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市场交易平台(后续会并入市政府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由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建设。本项目需要将全省17地市土地交易平台数据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将相应的数据提取到省厅数据中心,供本系统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
3.用地环节
- 用地环节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关键。在用地环节通过地籍管理(不动产登记)确定土地权属,找到管理相对人(即建设单位),为后续跟踪监控确定管理对象。土地调查产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形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 用地数据目前比较分散,省厅目前有各地市较为全面的遥感影像数据。部系统和督察局空闲地核查上报系统,目前已积累了土地出让金缴纳数据、项目开竣工数据、低效闲置/疑似低效闲置土地数据等用地方面的业务数据。本项目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集成,并建设后续数据上报和更新处理机制,保证用地数据的一致性和时效性。
4.补和查环节
- 补地环节主要是补充耕地,充分考虑当地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补充耕地潜力等因素,合理确定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规模、布局和时序,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进行用地补充,同时基于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进行耕地占补指标管理,保证耕地总量不变和耕地质量逐步提高。
- 所谓的查地是对用地情况进行后续的跟踪管理,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将卫片执法、动态巡查、群众举报、批后监管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卫片图斑、群众举报、土地批后监管等信息分派巡查任务,同时对动态巡查情况进行复核,全面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全方位立体执法监察体系,有效提升国土资源保障与监管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