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仿ChatGPT小程序接连上线 “对话”背后实为蹭流量赚变现

“介绍能陪聊、写诗,哄你开心,但每发一个问题就得看30秒广告。”2月9日,多名网友向天目新闻记者反映,不少打着ChatGPT名头的微信小程序,从图标到名字真假难辨,充值后才发现了端倪。

随着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引发体验热潮,一些与ChatGPT名称、图标页面高度相似的小程序也紧随其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对话过程中,需观看广告、充值买会员等情况亦让用户体验极为不适。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仿制ChatGPT泛滥之下,暗藏灰色制作交易链。网上,不少卖家出售仿制ChatGPT同款小程序,明码标价,甚至为山寨小程序提供从文案、项目开发到上线、售后bug修复等一条龙服务。

“ChatGPT”火了,仿制品也随之而来

2月9日上午,成都网友王珊在微信搜索条输入“ChatGPT”后,发现竟然弹出了19个自称“ChatGPT”的小程序。出于跟风体验,她便好奇地浏览起来。

但搜索ChatGPT图标仔细对比,王珊发现,这些小程序图标与ChatGPT均为同款环形花朵,只是ChatGPT官方图标为黑底白花,这些小程序图标则是白底黑花、绿底白花灯等,彼此颇为相似。从介绍看,一些小程序标识为“Chatpgt小助手”“Chatpgt本地化部署”“基于Chatpgt中文社区”……经过一些列比对,王珊起初认为“可能和ChatGPT属同款。”

多款仿ChatGPT小程序接连上线 “对话”背后实为蹭流量赚变现

不过使用体验并不顺畅。王珊发现多款小程序显示被挤爆,进去后页面提示“近日访问过多,服务器出现过载”等弹窗。她在一款名为“ChatGPT”的小程序输入“夸夸我”,对话框里回应“你真棒!你真有才!你真勤奋!你真有毅力!……”随后,她继续输入“我想写一篇关于地震救灾的论文”“背下圆周率”,对话框显示“系统正在维护,请稍后再试,暂时不能提供服务,敬请谅解”等表达。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因为最近这款系统太火了,所以用户过多导致系统出了问题,但最后再次输入“夸夸我”,则又出现了同上面一样的点赞语句。

多款仿ChatGPT小程序接连上线 “对话”背后实为蹭流量赚变现

在对话四次后,王珊发现继续使用则需充值购买额度——充值9.9元可对话20次,实则每次对话约4角钱,单价并不便宜。

王珊提供的截图显示,充值额度分为至尊、热门等四档,999.99元/无限次(一年内有效)、199.99元/3000次(一年有效)、99.99元/1300次(半年有效)、9.99元/20次(三个月有效)。

随后在王珊指导下,记者也在微信上检索到多款仿制小程序。有些仿制小程序每发送一次问题,屏幕就会自动弹出30秒广告,如果拒绝观看则无法继续问答;也有一些仿制小程序每天限制使用次数,需要用观看广告的积分再兑换使用权限;还有一些仿制小程序打着“ChatGPT”名义,广告中写着“超级会员”“无限对话次数”“回答解除字数限制”“专属线路快速响应”…….

记者发现,与正版的ChatGPT提供免费服务相比,这些仿制小程序借此名头,变相提供有偿服务,实际服务与正版ChatGPT却相差悬殊。比如,在一款名为“ChatGPT智能对话”的小程序里,输入不到三个问题,系统显示“服务器正在休息中,请稍后再试”。

2月9日16时,记者再次以关键词“ChatGPT”检索小程序,微信界面显示“暂无小程序相关搜索”,疑似微信方面对部分小程序进行了下架,不过通过关键词“chat”仍然可以搜索到一些模仿小程序,试图借“ChatGPT”打擦边球。

1.5万元就能“山寨”一款小程序

制作一款模仿“ChatGPT”的小程序,再到上线经营并不难。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商家可提供此类小程序开发,报价在1.5万元至3.6万元不等,20-40天内就可上架。

“很多AI语言模型现成就有,我们无非是搭个框架,小程序开发门槛并不高。”从业8年的小程序开发者沈先生向天目新闻记者透露,制作这类山寨小程序包含搭建内容输入、输出界面和调用AI语言模型三个环节。最近火热的ChatGPT便是一种AI语言模型,所以很多仿制小程序名字、简介都标榜自己是ChatGPT,“不过从使用体验看,他们并非调用正版ChatGPT的AI语言模型。”

记者以定制ChatGPT小程序的名义,向多个商家咨询。调查发现,目前此类打着“ChatGPTAI ”名头的小程序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境外服务器调用ChatGPT接口,返回给国内服务器,相当于真的调用了正版ChatGPT的AI语言模型,这类需要国外、国内两台服务器,相对成本高;还有一种“山寨版”,接入的AI语言模型表达能力有限,对话没那么智能,这类开发成本低,市面较为普遍。

连日来,记者不断检索发现,微信已经出手整治这类仿制小程序。原本与正版ChatGPT同名的小程序已经改名为“智能AI对话”等名称。相关客服称,“因被恶意投诉,名字清掉了,正在申诉更名“,公众号和ChatGPT会为大家持续服务。此外,还有不少小程序通过尽量规避使用“GPT”的手段,重新以“Chat”或者“Chat智能工具”等命名。

记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类似仿制小程序其实屡见不鲜。比如小程序游戏《羊了个羊》爆红后,山寨版小程序“猪了个猪”、“鸵了个鸟”纷至沓来。截至发稿,记者在微信小程序发现依旧能搜到“猪了个猪”。

“只有受高度关注了才严查下架,平时小程序上线监管哪里去了?”王珊认为,山寨版ChatGPT无异于流量收割机,假借网红名头将流量变现,泛滥根本原因在于违法成本过低。

借网红流量“赚快钱”涉嫌违法

“‘山寨版ChatGPT’小程序被改名或下架,说明他没有获得授权,涉嫌违法。”2月9日,浙江大学法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网络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郭兵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这类小程序泛滥,实则借ChatGPT之名获取流量,通过接广告、卖会员,用流量“赚快钱”。

实际上,腾讯出手清理仿制乃至山寨小程序并非偶然。据腾讯官方通告,在2018年,微信宣布对3312个混淆名称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名称清除,对3326个混淆名称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相关能力封禁。一旦发现公众号和小程序的名称、logo、简介存在故意混淆,从而干扰平台搜索结果,或影响用户的识别与判断的行为,平台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清空或封号处理。

记者调查发现,与ChatGPT同名的小程序,将开发成本按1.5万元计算,上线后只需15位网友购买“999.99元/无限次(一年内有效)”这档会员即可回本。而在ChatGPT巨大的流量效应下,多个仿制小程序提示“最近访问过多,服务器出现过载”,这波流量带来的经济效应显然易见。

“其中涉及虚假宣传、商业混淆等不正当竞争,显示监管存在一定滞后性。”郭兵分析,此类仿制ChatGPT的小程序之所以敢大张旗鼓侵权,经营者主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国外公司不一定能够及时维权,“虽然现在没有被ChatGPT的开发商OpenAI主张权利,并不意味着允许放任这些‘山寨’行为,市场监管应该及时介入,避免更多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购买会员的小程序如果被下架,消费依旧可以维权。

郭兵介绍,在使用这些仿制小程序时,一定要有证据意识,比如保留充值截图,后续可向小程序经营方维权讨回会员费,或者要求删除违规收集的个人信息。如果无法通过私下解决,也可用凭证走法律途径维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4月8日 上午9:36
下一篇 2023年4月8日 上午9: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