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菜场卫生环境差,大家反映了好多次,自从成立了‘蔬’心管家行动支部,现在环境变得可好了。”菜场商户纷纷激动地说道。近年来,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把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方法,在实践中实现党建水平与服务质量“双提升”,让党组织的服务延伸至区镇的每个角落。
堡垒强能:“区域共建 网格治理”焕发新活力
一改往日公共卫生环境差、门店占道经营等现状,如今来到经开区(杨舍镇)南苑菜场,环境整治,秩序井然,商户和消费者无不感到方便舒心。菜场的转变,离不开区镇探索完善区域共建“同频共振”工作体系,为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赋能聚力”的共享理念。为解决南苑菜场的“旧症顽疾”,南苑社区成立以社区干部、共驻共建单位、菜场管理方、党员商户等组成的“‘蔬’心管家行动支部”,探索“党建 微创建 微治理”管理模式,凝聚基层治理合力,让菜场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经开区(杨舍镇)深耕“党建 网格”治理模式,深入发挥党员与网格员互联互补,推动党建网、治理网、综治网“三网融合”。在乘航社区,社区党支部进一步细分六个网格党小组,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党小组长和一名网格员长,集结辖区党员、退役军人、网格员、楼道长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调解决邻里矛盾纠纷、房屋漏水、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垃圾分类、防非反诈、“331”消防安全宣传等工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法治增能:畅通学法、懂法、用法内循环
自启动“法治强基”专项培训活动以来,通过开展村(社区)干部依法治理能力培训、网格员法治专题培训等活动,围绕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学法增能”课堂、“党史天天学”、主题研学等学习品牌,以学习为导向,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此外,经开区(杨舍镇)大力推广“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多层次、宽领域非诉讼矛盾纠纷化解大格局,创新“非诉调解”服务品牌,建成法庭“一站式”解纷实训中心,推进法官、村官双向交流,培育了一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在棋杆社区西溪茶社“百姓说事点”,法官定时入驻“法官午市”活动,与村官共同梳理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员调解,法官及时确认,构建“1 1 1”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模式,运用法律武器,切实捍卫百姓的合法权益。善港村更是荣获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科技赋能:通过数据“跑路”实现服务“提速”
经开区(杨舍镇)依托数据共享和信息资源,建设“智慧大脑”——集指挥调度、应急防控、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集成化指挥平台,实现区域核酸采样动态分布“一览无余”,城市交通出入卡口通行情况屏上掌握……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接入社会面及重点区域视频数据,实时监测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点位治安情况;依托视频巡检功能,对突发事件、治理难点等情况及时上报平台,反馈对接,不断提升事件的处办效率。在李巷村,村党委开发“智慧李巷”APP,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分制”管理模式,以“赚工分、亮工分、花工分”的形式,不断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
为切实发挥机关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引领作用,区镇还依托大数据指挥平台开发“红堡云先锋”小程序,发动机关党员“云上”报到,“云上”接单,实现与社区党组织“云上”无缝对接互动。在垃圾分类、消防安全巡查、夜查整治等各项活动中,一面面飘扬的党旗和一个个流动的“红马甲”成为社区中最动人的风景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李海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