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近年来,湖北省枝江市民政局以构筑功能完善、统筹衔接、兜底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导向,强化党建引领、党员尽责、党群融合,探索创新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应救尽救的“党建 社会救助”实践,打造高质量社会救助。
打造群众身边的救助队伍
“从枝江到宜昌,后来又去了武汉,还做了手术,目前在宜昌住院治疗。”说起一年多前的事,仙女镇向巷村的联户长邓家红告诉记者,2021年5月的一天,他到邻居房斌(化名)家中进行日常走访,听对方说腹部疼得厉害,就建议他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
“我们两家离得很近,作为联户长,我平时经常到联系的村民家中走走看看,问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邓家红介绍说,在向巷村,像他这样的联户长有16名,都是村里的党员,每名联户长对接两三名联户员,每名联户员又对接若干户村民,确保了全村1000多名村民全覆盖。
说话间,邓家红领着记者来到了房斌的家,只见白色二层小楼旁一棵桂花树枝叶繁茂,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房斌的儿子和儿媳正在家中。
“那阵子压力真大,看病花钱如流水,家底很快就掏空了。”房斌的儿子告诉记者,村里知道他家的情况后,非常关照,把救助政策讲得很清楚,联户长经常到家里询问情况,还帮助他父亲申请了低保,最关键的是看病报销比例提高了,负担减轻了不少。
“这家人原来的经济条件不错,是典型的因病致困,村里了解情况后积极帮他家申请各项救助。”向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代年说,原来都是村民遇到困难时找村委会,现在村里通过党建引领,发挥联户长和联户员的作用,能够主动发现并帮助遇困村民解决难题。
记者了解到,为了将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工作深度融合,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枝江市按照“党员联户、网格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包联责任机制,将全市的村(社区)划分为4000多个联户网格,60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通过联户机制及时了解群众的突发困难,对符合条件的协助其申请救助,将“群众上门求助”变为“主动发现救助”,让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把政策送到群众身边
临近午饭时间,马家店街道白家岗村的村民卢强(化名)依旧挥着锄头,在自家门前的一小块土地上忙碌着,从他缓慢的动作和急促喘气声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个活儿对他来说并不轻松。“想种些白菜,留着冬天吃。”卢强把锄头往地上一戳,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对记者说。
说起如今的身体状况,卢强表示,都是因为两年前的一场重病。那是一天凌晨,他突然感觉胸口非常难受,当时家里没有其他人,他就打电话给联户长胡长松,对方立即把他送到医院。经诊断,是突发心梗,好在就医及时,没有危及生命。
“胡长松是卢强的老邻居,平时就对他多有关照,关键时刻又帮了大忙。”白家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朝文告诉记者,卢强靠打零工谋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是村里的低保对象,那次生重病,村里又及时给他申请了临时救助,帮他渡过了难关。
“胡长松是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李朝文介绍,在建立联户长制度之前,胡长松就积极协助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担任联户长后,他对所联系的村民更是上心尽责,还及时学习宣传相关政策。
据李朝文介绍,村委会一直通过广播循环播放、逢会必讲等方式,提高村民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则以入户走访为契机,积极向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政策宣传效果和救助工作实效,枝江市各村(社区)充分利用每周工作例会等时间组织学习社会救助政策,每个村(社区)还培养了两名“全岗精通”工作人员。同时,对辖区内党员、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夯实了救助工作根基。
让困难群众更温暖不孤单
走出家门,骑上电动车,轻拧车把手,只用不到两分钟,董市镇曹店村的汤顺英就来到特困人员余华生(化名)的家。此时,余华生正在屋中休息,门前的空地上铺满了晾晒的谷子。
余华生有耳疾,配戴助听器后可以听见微弱的声音。因此,汤顺英进屋后提高了嗓门:“最近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余华生笑了笑,摆摆手表示:“挺好的。”
“我就住在隔壁的湾子,负责包联他所在的小组,每天上班都路过这里,经常过来看看。最近疫情反复,我基本上每天都来。”汤顺英告诉记者,余华生是村里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日常生活由他的妹妹照顾,村里主要是从精神上给予更多关爱。
“不久前,我们还在村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三楼开展了活动。”汤顺英说,村党支部组织志愿者为包括余华生在内的十几位困难老年人表演了节目,大家坐在一起吃水果、嗑瓜子,非常热闹。“我们还会帮困难家庭联系社会工作机构,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在曹店村,卢俊负责对接村里的困难群众,他告诉记者,政府部门负责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村里则发挥党员的作用,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今年大旱,地里缺水,有的村民年纪大了,根本弄不动几百米长的输水管,我们就抬水泵、拉水管,帮着浇地;橘子熟了,有的村民独自在家,忙不过来,我们就帮着采摘。”卢俊表示,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除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实更多时候就是坐在一起拉拉家常。”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传平告诉记者,“关键就是让困难群众知道有人想着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觉得更温暖、不孤单。”
“‘党建 社会救助’的核心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枝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更加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把社会救助做成解忧帮困传党恩的暖心工程。
来源:《中国社会报》
记者:柳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