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广大党员冲锋在防疫一线。受访单位供图 |
7月2日下午,光明区举办2020年党群服务联盟特色项目路演。受访单位供图 |
火红的七月,光明区新湖街道永创路西侧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建工程工地上,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这是光明科学城首个正式动工建设的土建项目。光明科学城正在推动光明区实现城市能级大跃升。
今日的深圳光明,正在从“特区的边缘”走向“舞台的中央”。对于光明区来说,既面临时代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因大开发大建设带来的产业迁移、人口流动加剧;因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带来的利益格局重构;站在新历史坐标上,群众对民生幸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新征程中,光明区的“内在肌理”该如何匹配新定位?
面对时代命题,光明区主动作答。近年来,光明区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向社区聚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的光明路径。光明区按照“一流城区应有一流治理”的思路,通过做强社区党委、做实党建网格、做优党群服务中心、做活智慧社区,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蓝图夯实治理根基。
●柳艳 王忠东 王育平 刘英
强身健骨
完善以社区党委为主轴的基层治理体系
与光明区新湖街道新羌社区一路之隔,就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再远一点,是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土地整备、科学城土地整备等难啃的“硬骨头”面前,新羌社区党委班子以“钉钉子”精神,出色完成了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考验。在新羌社区党委班子看来,重大历史机遇和全新挑战面前,还应该结合社区实际情况,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培育多元化的专业机构组织,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更精细化、精准化服务。
新羌社区党委班子的“爆表”战斗力是光明区基层治理力量不断夯实的一个缩影。光明区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向社区聚集,以社区党委为主轴,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的光明路径。
“赋权”,落实社区党委人事安排权、管理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四项权力”,将社区党委打造成基层治理主轴。推动社区股份公司集体股与合作股同股同权,落实社区党委书记兼任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或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赋予社区党委对股份公司决议的前置审议权,强化对社区股份公司的监管。
“增能”,实施社区“雁阵工程”,建立社区党委书记动态调整机制,调整后31名社区书记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64.5%,头雁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在原关外地区较早建立了一支千人规模、平均年龄3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4%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路径更加清晰。这两年光明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整合下沉街道执法、应急、市政等2500余名工作力量,组建社区综合治理中队,交由社区党委指挥,实现基层事务“流程提速、指挥提效、服务提质”。如马田街道推动安监、消防、网格、劳动、城管、治安、交通等面向基层一线的治理力量“应沉尽沉”,将682名工作人员下沉至8个社区,赋予社区党委指挥调度权、人事管理权、考核评价权,在各社区划分若干“党建责任区”,由社区党委成员分别负责一个片区,统筹各类下沉力量联动开展工作。此外,在经费保障上,区财政每年安排每个社区3000万元的强基惠民工程经费和200万元民生“微实事”专项经费,由社区党委结合群众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党群服务活动,推动社区民生基础工程建设。
“减负”,推动社区党委与股份合作公司人、财、物全面脱钩,划分区、街、社区事权边界,推动社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上,2017年以来累计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2539个,解决居民难点问题1.3万余件。
光明区从机制体制上进一步确定和做实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社区治理体系。社区党委的引领力、战斗力被大大激发出来。在社区党委带动下,驻社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两新企业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开拓了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如玉塘街道玉律社区党委积极调动社工、醒狮队、文化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共同规划打造了全市首个国学文化社区。
延伸触角
推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高度融合
光明区现有管理服务人口143万,非户籍人口占比92%;企业数量超过6.5万家,中小微企业占比近99%。人口、经济结构复杂,管理服务体量较大,社会治理基础较为薄弱。
如何破解点多线长面广的治理困境?近年来,光明区充分吸收借鉴全国成熟地区基层治理做法,针对社区普遍存在的管理幅度偏大、管理人口多、治理情况复杂的现状,坚持走网格化、精细化治理的道路。
光明区一方面以工业园区、城中村、物业小区为基本单元,整合综治、城管、应急等各类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以改变“九龙治水”的治理困境,提高基层网格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精确性。同时,探索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建立网格党支部,由社区党委委员或街道下派科级干部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整合社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力量,实现“所有党员进网格,所有网格有党员”。
以党建网格为基点,延伸了基层治理触角。凤凰街道打造的党建引领“满天星”行动,依托辖区原有的224个基础网格,整合社区党建、综治、城管等网格,重新调整划分22个综合性网格,建立22个网格党支部、66个党小组、5支“满天星”志愿服务联盟队伍,搭建“街道党工委领导—社区党委统筹—网格党支部管理—楼栋党小组包格—党员包楼”五级组织架构。2020年6月12日,凤凰社区第三网格出动社区党员、网格员、义工等16人,开展“环境清洁日”活动,用实际行动推动街道基层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服务和资源都落到网格,责任细化到网格,“满天星”激发了凤凰党建新动能,让治理末梢的要素流动更加通畅。
此外,光明区还依托网格党支部,组建党员“红小二”服务队伍,建立“党员到户,服务到家”机制,推行党员“红小二”服务物业化,为居民提供“组团式”“上门式”服务。
如光明街道依托辖区150个基础网格成立48个网格党支部。按照一个小区一个支部,一个支部一个服务点,一个楼栋一支服务队,一支服务队一个党员的标准配置,在网格党支部成立“红小二”队伍,进而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红小二’”四级党建体系。目前,光明街道48个网格党支部共组建了284支“红小二”党员服务队伍,人数达1000余人。在卡点进行测温登记、为孤寡老人买菜送饭……在群众需要的时候,随处可见“红小二”的服务身影。目前,1000余名“红小二”已累计服务38500余人次,开展“一对多”党员结对帮扶服务80余项,带动群众7860余人参与,关爱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及一般精神障碍者2600余人。
公明街道也紧紧抓住支部建设这个“线头”,以网格党支部为社区治理终端,有效调动辖区党员志愿者、社工及各类专业服务力量,为居民提供“组团式”服务。该街道的家庭顾问团通过走访发现有诉求家庭,由顾问团“包户到人”提供帮助。根据家庭需求量身定制家庭服务,破解基层治理困局,打通党群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米”。
夯实阵地
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在光明区光侨路一侧,有一个由玉塘街道打造的“筑梦·红色家园”党群服务中心,可灵活拆装,2019年10月21日正式搬迁完成,这里已经是红色家园的第二个场地。红色家园主要采用集装箱房结构,共使用了23个集装箱,加上左侧的三间活动板房,室内面积约450平方米,整体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这是深圳市首个建筑工地党群服务中心,也是光明党群服务中心的一个分站点。“筑梦·红色家园”针对建筑工人的个性需求,提供心理咨询、简单医疗、亲子服务,打造爱心超市、建设者夜校、小候鸟驿站等特色服务品牌,累计服务工友6万多人次。
光明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筑牢基层治理阵地,将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组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依托,推动治理和服务关口的全线前移。在全面打造“1 31 N”党群服务生态圈,实现标准化达标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领域的服务需求,建设功能化、专业化的服务阵地。如打造了筑梦·红色家园、青鹏港湾、红木小镇、红色M站、520共享服务站、白求恩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聚焦的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其中通过成立公立医院“白求恩党群服务中心”,医患矛盾事件同比下降29%。
光明区全力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高标准建成80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点),推动阵地向下延伸、向各领域拓展,将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建到医院学校、建到建筑工地、建到商圈市场、建到居民小区,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为了让群众真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服务,光明区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各类政务服务资源“集结地”,通过打造党群服务联盟,形成政务、法律、教育、文体、社会、公益、健康、人才等8个分联盟,创立服务资源“直连直通”供给链条,破除了单位级别不对等局限。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点)深入研究服务需求,可直接向各分联盟提出资源需求,整合各分联盟服务资源,共同组织实施服务活动,高质效服务短平快项目。
“资源直连直通,活动携手联办,我们搞活动不愁没资源了。”一位社区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感慨。
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需求,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多元化服务。如打造“长者饭堂”,为老年人提供爱心助餐、文娱健康服务;打造“青年夜校”,为来深青年提供技能培训。疫情期间,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57个“安心屋”,为1万余名防控一线人员提供休憩场所和健康服务。区党建服务联盟现已推出共性和个性服务100项服务清单。
点亮智慧
科技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方向对了路就不会错。如果说党建引领解决的是基层治理方向问题,科技则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动力。借助党建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光明区的基层治理工作实现了提质增效。
结合“智慧光明”建设,光明区推动“智慧党建系统”与政务信息平台、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多网合一”,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覆盖推广“智慧党建系统”,实现党员100%登录使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0%上线运营,所有场地资源在线开放共享,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查询活动、预约场地,并对社区服务打分评星,累计发布服务活动7000场次,疫情期间利用战役先锋小程序,组织志愿活动1万余场次,参与志愿服务6万余人次。
一些基层的智慧化创新运用颇具亮点。如公明街道还创新推出了融党员教育、活动宣传、服务群众、基层治理等于一体的“明心桥”微信小程序及“民情诊所”管理平台。党员通过“明心桥”上报的民情民意及群众通过扫码留言民情民意将实时导入“民情诊所”管理后台,分类生成对应“民情台账”,方便线下人员流转督办、协调处理。凤凰街道开发的“凤凰星愿”小程序,线上完成群众微心愿收集、认领、联系、协作、实现、沟通,实现“键对键”智慧服务群众需求。
面对治理压力和治理需求,光明区还以智慧社区系统为平台,实行智慧治理,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工作效能。通过打造“一网统管”数字化治理体系,整合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各类数据,通过“AI 视频”技术,实现智能分析、辅助研判、即时分拨,全区基层治理事件办理时限缩短70%,社区办结率高达99.2%,基本实现矛盾隐患“发现即化解”。
在智慧调解方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230个群众诉求服务站(点),引入司法在线确认系统,为居民提供远程法律服务,实现矛盾调解协议当场申请、当场确认、当场送达,共受理纠纷案件9982宗,就地化解9683宗,化解率达97%,有效提升纠纷处理能力。
■观察
光明区将治理势能加速转化为强大发展动能
紧密结合科学城大开发大建设的实际,光明区以社区党委为主轴,通过力量下沉、资源倾斜,进一步为社区赋能强权,增强社区基层治理的力量;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吸引更多力量主动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党群服务更优质更多元,基层治理基础愈加牢固,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群众民生幸福感日趋增强。
而光明的基层治理路径和成效应该放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来审视,才能更深刻体会到其“含金量”。随着城区定位的重塑、行政区的成立,光明区的人口、经济结构正历经着急剧变化,近三年常住人口增长17%,2019年末常住达65.8万;三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2019年达1020.9亿元,正式迈向千亿级。光明区既有大城市的治理特征,也有快速城市化进程之中地区的治理特征,具有复杂性、典型性。
光明区承载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历史使命。未来一段时间,外部要抓住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内部要基于高素质人才大量聚集带来的一系列经济人口结构深层次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寻找未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是光明区的重要必答题。
光明区将今年确定为“治理能力提升年”,就是要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盯党的领导力、政府治理能力、干部履职能力等方面,开展课题调研,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制度体系,着力提升“三大”能力,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近期,光明区委组织部组建调研组,深入街道、社区,以及其他兄弟区,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调研,全面摸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际情况,以对未来发展谋篇布局,推动治理的势能加速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