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登

日前,全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会议在枝江市召开。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文兵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去年以来全省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成果,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

会上,多地(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党参君特将部分地区(单位)内容梳理编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做好共同缔造“必答题”

南漳县委书记 罗兴斌

创新开题,以“红色屋场”小单元撬动基层治理大课题

合理划分红色屋场,群众参与有平台。依托屋场这一生活单元,随湾就片、因地制宜划分“红色屋场”。

民主推选屋场长,群众参与有引领。推选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无职党员担任屋场长,明确“一长六员”职责(政策理论宣讲员、村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公共设施管护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移风易俗倡导员)。

协商议定小事实事,群众参与有内容。按照“意见大家提、主意大家拿、事情共同办”的原则,召开屋场议事会,谋划具体事项。

精准制定实事清单,群众参与有回应。按照“小事屋场自办、难事村屋联办、大事镇级帮办”的“三事分办”模式,办理情况接受屋场群众监督,满意率低于60%的不得从清单上销号。

切实做好宣传表扬,群众参与有保障。年终对屋场长实行评价,评选“最美屋场长”,纳入“南漳百杰”“南漳楷模”表彰。同时,创新“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模式,即时对屋场长履职和群众参与进行积分制管理,以相应物资兑换,让“有德者有得”。

精准破题,用“三纵一横”链条织密基层治理网络

纵向上:

筑牢组织管理链。建立了“两联四会”包联制度,“两联”即县“四大家”领导联镇包村(社区),县直部门、镇(区)领导干部联村(社区)包户;“四会”即包联领导一月参加一次工作调度会、一季度参加一次“三重一大”议事会、半年参加一次支部主题党日会、一年参加一次民主(组织)生活会。同时,把“两联四会”作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有力抓手,在全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筑牢产业发展链。探索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在东巩镇推行“五链”模式(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集体经济壮在产业链、乡村治理融在产业链),实行村、企、民股份制合作,居民全部入股。目前,该模式正在全县推广。

筑牢便民服务链。完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县级服务事项100%应进必进、24小时“不打烊”,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实现信息化平台全覆盖,方便群众高频事项“就近办”“帮代办”,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

横向上:

筑牢社会组织链。

一方面,增强群团组织的组织能力,工会搭建“法院 工会 人社”劳动争议诉裁调解平台,为农民工维权;共青团打造“青年之家”、妇联建设“妇女之家”,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骨干力量。

另一方面,发挥社会组织横向联结优势,建立县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乡镇社工站,注册登记了食用菌产业协会、草草义工、春雨社工等社会组织,备案管理生活服务类、社区事务类、文体活动类等村(社区)社会组织,让每一名群众都参与到组织的“大家庭”。

认真解题,实施“四大行动”纾解基层治理困境

着眼于共同缔造走深走实,聚焦基层权小、责大、事多、能弱的困境,大力实施强基行动、赋能行动、纾困行动、提质行动等“四大行动”,重塑组织体系,理顺管理体制,为基层放权赋能,最终达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目的。

用好共同缔造 激发村湾新活力

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 郝胜勇

共建宜居村湾,实现乡村面貌之变

运用“五共”理念和方法,以群众房前屋后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常态化推进村湾洁、绿、亮、美,推动家园变花园、农区成景区、旧貌换新颜。

优化单元引领建。延伸村级组织,全市1584个村湾成立党支部,探索建立支部“双亮双带”工作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党员带家庭、党员带群众),牢牢把村民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发动群众一起干。

骨干带动齐心建。通过“一户一票”,公开民主推选一批政治上的可靠人、经济上的能干人、治理上的热心人,进入村湾理事会,常态化开展工作,凝聚共建力量。

培育精神自觉建。将“匠心图强、劲无止境”的大冶精神作为推进共同缔造的精神自觉,以文化滋养群众心灵,以文化培育群众参与意识,常态化开展“自己动手·共建家园”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爱村护湾兴家,追求美好生活。

完善机制激励建。建立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拉练评补、表彰奖补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筹资筹劳、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共建宜业村湾,实现产业发展之变

发动群众共谋发展,以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为重点,创新联农带农富农新机制,让村湾发展成本更低、动能更强、前景更好。

发展产业致富。健全经济组织联结群众,建立“村湾理事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7个省级试点村湾均实现“一湾一品”“一湾一业”。

返乡创业带富。充分激活村湾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引导乡贤回乡创业,发动群众建基地、兴文旅、办民宿,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深化改革促富。顺应群众期盼,全力推进供销集采集配体系试点改革,推动快递进村,让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

绿色发展共富。践行“两山”理念,发展全域旅游,探索“农业 文化 旅游 养老”融合发展,推动“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共建和美村湾,实现治理机制之变

健全多元主体,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村湾治理新机制。

坚持自治凝心。搭建“阳光议事厅”“星空夜话”等群众议事平台,推行“四议六步走”议事协商机制(四议:党小组动议 理事会提议 乡贤能人商议 群众代表会议决议;六步走: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题调研-开展审议-公开公示-监督落实),实现群众自己事、自己议、自己干。

注重法治固本。推进法治宣传进农村、进湾组,发动“五老”人员(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干部、老模范)、理事会成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

强化德治铸魂。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扎实开展最美家庭、“新乡贤”评选活动,全市20个村推行婚俗改革试点,23个村开展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试点,40个村开展家风家训上门楣活动。

探索智治支撑。推动市级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将服务群众的“粮”和“枪”给到基层,94项高频事项下沉到镇村办理,1788个事项实现网上办,群众不出镇村就能办成事。

从基本单元着手 向塆组治理发力

把基层治理的“末梢”变成服务群众的“前哨”

麻城市委书记 汪国兵

因地制宜 因村施策,把塆组治理的单元做优

优化治理单元。坚持“地域相邻、人文相亲、产业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尊重队为基础的历史传统,科学优化塆组治理单元。在农村,以自然村塆(村民小组)为单位,以30至120户为规模,将塆组优化调整为8967个;在城区,以居住小区、居民小组等为单位,以300至500户为规模,小区(网格)优化调整为209个。

强化治理功能。制定和美塆组(社区)治理标准,推动“村—塆组”健全功能、协同联动,把塆组打造成协商议事沟通、矛盾纠纷化解、便民利民服务的“承载点”。

延伸治理触角。按照共同居住空间、便于协商自治的原则,探索在基础单元之下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一联十户”微治理单元,围绕群众共同利益点和兴趣点,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党建主领 群众主体,把塆组治理的载体抓实

开“塆组群众会”,搭好“百姓大舞台”。重在“泥土味”“咵天说事”,推动党员干部与塆组群众同围一张桌、同坐一条凳、同聊一席话,开展“文明新风大家传、政策法规大家讲、民生实事大家议、实用技术大家学、矛盾纠纷大家调、公益事业大家干、先进典型大家评、文体活动大家演、邻里困难大家帮、清廉麻城大家建”等十大主题活动,建立完善“会前征询民意 确定方案、会中完成规定动作 自选动作、会后意见办理 评价反馈”工作机制,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

建“五会一队”,推进“共治大合唱”。在塆组全面组建“五会一队”自治组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五老和谐会、发展理事会和安全联防队),让每名群众加入一个组织,每个组织都参与到治理中来。坚持把品行修养好、群众威望高、法纪意识强的优秀党员、乡贤能人推选为“五会一队”带头人,当好塆组治理的政策宣传员、活动组织员、矛盾调解员、致富示范员、文明倡导员。

抓“信息化支撑”,建好“数字乡村大平台”。搭建信息平台,开发推广集便民服务、平安创建、应急管理、生态环保、重点人群管理等功能一体的数智平台,形成市级“一网观全城”、乡镇“一网管全镇”、村塆“一网共治”的指挥和服务体系。优化信息服务,创新建立“群众按‘1’(要)、塆长就到”的服务机制,推动群众诉求在塆组“即呼即应”“接诉即办”。

体制创新 制度创优,把塆组治理的保障建强

治理力量聚到塆组。建立“岗在塆组、责在联心、重在服务”机制,推动乡镇干部、部门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包塆联户全覆盖。开展资源、平台、服务、培训、关爱“五进塆组”活动,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组织市场主体进塆组、联产业,把培训和关爱行动送进农户,把“服务大篷车”开进塆组。

服务阵地建到塆组。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需求,坚持“场地塆组出、人员村社找、功能全整合、运转市场保”,依托塆组红星之家,把物资配送、农技培训、就业中介、养老托幼、卫生医疗、共享食堂等高频服务集中在同一平台。

项目资金沉到塆组。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奖代补”机制,实行“政府 市场 社会 群众”,用好申报项目争资、市场主体投资、社会力量援资、群众自发捐资、以奖代补奖资、共建共管省资等“筹资六法”。

做好“大小”文章 创新“双向”机制

崇阳县委书记 郑俊华

以小村湾破题大格局,双向发力强化主心骨

聚焦“村湾”最小治理单元,以纵向到底的党组织体系建设为核心,横向到边引领各类组织和群众共同参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组织根须。建立健全纵向到底的“县委 乡镇党委 村党支部 村湾党小组(功能型党支部) 党员中心户”基层组织体系,将党组织从村级延伸到村湾、到产业、到项目、到党员中心户、到基层治理的最末端。同时,以党员中心户为基础,实行“十户联防”,切实履行环境整治、护林防火、防汛抗旱、矛盾调处、疫情防控等职责,并落实中心户长每月补贴,让每名农村党员都发挥作用。

坚持群策群治,强化联动载体。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多方联动,村湾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和志愿队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共同缔造”大格局,确保将每个村民纳入一个或多个组织之中,化解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组织化难题。常态化开展“四个夜话”,搭建干群交流平台,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完善问题“收集、分类、交办、办理、反馈”闭环机制,按村组、驻村部门、乡镇、县级分层级处置,对涉及共性问题或重大民生问题,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开到乡镇村组、田间地头,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

以小服务解决大问题,双向做优搭建连心桥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运用“大数据 大脚板”方式,做优政务服务和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脚路”。

做优政务服务,坚决下沉到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化,将服务平台延伸到镇村,实现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全覆盖,并加大智慧化服务终端建设,助推掌上办、随时办、跨域办。同时,做实政务服务“三下沉”,定期评估、动态调整下沉便民服务事项。

做优志愿服务,全面发动到位。建好管好用好村级文明实践站,因地制宜建设村湾“文明驿站”志愿服务点,推动志愿服务到基层。大力推行“桃溪帮办”代办服务,分领域组建帮办小分队,做到党员联系、民情走访、产业对接、政策落实“四到户”;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互助服务,为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以小投入推动大改变,双向整合画好同心圆

推行群众自发筹一点、乡贤能人帮一点、社会力量助一点、材料就地取一点、政府补贴奖一点的“五个一点”共建投入模式,实现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菜、一起做菜转变。

奖补式撬动,调动积极性。按照共同缔造试点要求,坚持不选美丽乡村“现成村”,而是选取有意愿的村湾先行试点;按照“村湾先建、扶持跟进”的原则,设立县级“以奖代补”项目建设基金,编制“以奖代补”项目建设指南,实行先建先补、多投多奖,鼓励不等不靠、先行先试。

多元化投入,提高参与度。按照“同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村湾建设,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出钱出力、让地让利,做到没有一分钱设计费和劳务费,实现了“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以小榜单营造大氛围,双向评价凝聚向心力

创新推出公示榜、积分榜、光荣榜“三个榜单”,建立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机制,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成效“我来评”,评出责任感。及时公示村湾党务、政策落实、公共事务决策方案、采纳群众意见建议和办理结果等情况,推进实施由群众监督、效果由群众评判,真正变政府“认账”为群众“认可”。

荣誉“大家评”,评出新风尚。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明确日常行为中的加分项、减分项,通过榜单触动、实物兑换,化无形为有形,让积极参与者有奖励、有颜面,引导群众知善恶、明荣辱。

深化共同缔造 创新城乡社区治理

省民政厅

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夯实共同缔造基础

完善村(居)民自治组织体系。指导各地在农村建立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长—村民联户长(村民代表)的组织体系,在城市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长(网格长)—楼栋长的组织体系。

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小组会议制度,推动落实村(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

开展村(社区)减负专项行动。规范村(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事务、设立的工作机制、加挂的牌子、出具的证明事项,让村(社区)组织和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群众。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高居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组织化程度

加快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立专项资金、补贴活动经费、公益创投等措施,重点加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到2023年底,全省社区社会组织力争突破10万家。

实施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计划。省、市、县分层分级开展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

开展社会组织“建功先行区,助力共同缔造”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助力共同缔造、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实验,探索共同缔造常态化机制

链接社会慈善资源。继续依托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平台,支持村(社区)挖掘、链接社会资源助力共同缔造。争取、链接腾讯基金、中华慈善联合会慈善资源,在部分乡镇(街道)、社区开展“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五社联动·志愿加油站”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选树社区治理典型。开展优秀社区工作法、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优秀城乡社区治理典型案例评选和推广活动,有效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实验。按照自愿申报、择优确定原则,2023年新增一批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优先将14个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区)纳入实验区范围。

组织实施“以奖代补”项目,增强共同缔造实效

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270个集政策宣传、议事协商、便民服务、党群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区党群服务阵地

支持各地提档升级20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

支持各地以村(社区)为单位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骨灰堂)200个。

支持各地实施“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400个。

来源 | 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刘志勇 王晓丹 段曼

编发 | 肖晗

审核 | 王颖

出品 | 湖北党员生活杂志社全媒体采编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24日 上午9:28
下一篇 2023年10月24日 上午9: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