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青海各地、各大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不断夯实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根基,结出累累硕果。
西宁市:
以“三个聚焦”积极推动“大思政课”建设
西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以知微见著、以小见大的形式,全方位提升“大思政课”吸引力,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注重顶层设计,聚焦“大体系”。建立齐抓共管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市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发挥部门协同联动、同题共答作用,制定任务责任清单,统筹推进思政课改革发展。
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常态化机制。2019年以来,市县领导干部进校入班,以亲身经历讲述祖国家乡的巨变,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拉近了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以上率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建立“四个一”机制。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年度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建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季度讲1次思政课或作1次思政报告、听1堂思政课、参加1次思政课教研活动机制,党组织书记带头进思政课堂,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定期深入教研组、班级、课堂、社团参与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党政齐抓共管格局。
青藏铁路花园学校学生在西宁市中小学社会实践中心上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思政课
创新方式载体,聚焦“大课堂”。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思政理论课创优行动”,立项实施省市级思政课建设专项课题220余项,打造思政精品课、优质微课及“课程思政”精品课276节,以思政课为关键、语文课等为骨干、其他课程为支撑的思政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强化“第二课堂”效果。建设国家安全主题教育馆、绿色发展实践教育主题场馆、思政教育基地,注重发挥德育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社区“未成驿站”等作用,探索实践实训教育教学模式,推进“三结合”育人增效等4项行动,常态开展学生喜爱、参与度高的社团、志愿服务及研学活动,创编校园优秀歌曲,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3名,西宁市古城台小学等4所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西宁市第七中学学生在西宁市思政教育主题场馆上思政教育体验课
推进网络“第三课堂”建设。强化“互联网 ”思政,探索创新网络思政课堂模式,开展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打造开学思政第一课栏目,推送网络思政优质课、“师说”“红色印记”等线上思政教育产品,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持续提升。
强化引育培养,聚焦“大师资”。用心建强校外力量。落实思政课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制度,邀请道德模范、行业先锋等17人走进开学思政第一课直播间,聘请党政机关干部、专家学者、五老人员等146人进校入班讲授思政课,引导师生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
强化教师专业水平。以“青蓝工程”为抓手,通过名师领航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制定思政队伍专项培训计划,组织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班主任综合能力提升轮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学堂等各类培训班22期,培训思政工作队伍3560余人次。举办新时代教师思政和师德提升等各类培训27期,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育队伍不断壮大。
健全思政教师激励机制。近年评选表彰杰出教师、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各类先进典型485人,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毛吉、“中国好人”李有琴等一批立德树人标杆,我市在全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奖比例占40%。建立健全优秀教育人才培育、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向思想政治工作者倾斜的培育选拔机制,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激发。
西宁市小学生代表通过文艺表演形式展示红色教育成果
青海师范大学:
深入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培根铸魂,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青海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21条措施,深入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省领导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每年有二至三位领导来学校为师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党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列为重点建设学科,加大投入和政策保障,推动优先发展。校党委书记联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院开展讲、听、评思政课,现场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全体校领导每学期赴联点学院讲授“开学第一课”,凝聚育人合力。
2024年3月8日校党委书记毛学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开学第一课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制定思政课教学规范,对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学业辅导等提出具体要求,实施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将百年党史、抗疫精神等作为鲜活教材,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及观摩教学中心,开展沉浸式、情景式体验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显著增强,学生“抬头率”“点头率”不断提高。倡导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说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着力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高校作用,先后投入850余万元资金用于课程建设,构建了一体化思政课示范课程群。发挥教学研究支撑作用,实施110余个教学实践项目,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显著增强。
青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示范课评比及教学研讨会-1
青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教学示范课评比及教学研讨会-2
拓展实践育人,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堂”。修订完善课程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环节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比重不低于15%,与省内红色教育基地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突出“两弹一星”精神的品牌效应,成立“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组建6个科研团队,建成“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平均每年接待校内外参观人数高达上万人次,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作用。
强化社会服务。通过送教下乡、录制党史教育视频、开展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深入全省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动的政策理论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霍霞荣获“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学校10名同志受聘为青海省省级理论宣讲专家。
青海师范大学“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 -1
两弹一星展览馆-3
2023级新生参观“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
2023.12.20–12.21格尔木将军楼公园社会实践-1
2023.12.20–12.21格尔木将军楼公园社会实践-2
2023.3.6青海师范大学马院本科生赴青海“原子城”实践
第七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2
话剧《永怀之歌》剧照
话剧《永怀之歌》演出场景 (2)
宣讲团成员在霍霞老师带领下前往海北州原子城进行实地参观学习-1
青海师范大学“三下乡”:红色故事沁润童心,传承精神健康成长-1
2020年10月17日原中新社社长、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秉德在作报告
被评为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指导老师霍霞荣获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
强化理论研究,服务创新发展。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大学生德育中心等6个研究平台, “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青海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青海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和教育部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以中宣部“马工程”重大项目和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重点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教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推进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产出理论研究成果,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近5年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研究项目82项。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严格落实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配备制度,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5年来新增思政课专任教师18名,鼓励支持12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传帮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政策支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思政课中青年教师培育计划,通过治学研修、攻读学位、交流培训和为青年教师选派“业务导师”等多种途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先后有10余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师”“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优秀教师”“青海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启智铸魂 润物无声
——六个维度讲好新时代思政课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放在最突出位置,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做好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落实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才干,积极报效国家,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着力推进以创新团队、骨干教师、示范课堂、研修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思政课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全面推进思政课程提质增效,积极落实集体研讨备课制度及特聘教授和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制度。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及时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断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职教能力。注重整合教学资源,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数字马院”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科研教学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及课题申报,在研青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专项课题《“两路”精神视域下交通高职院校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等课题七项,完成《“两路”精神视域下教师情绪劳动路径研究》等课题七项;《赓续“两路”精神 厚植学生劳动情怀》等四篇案例入选中国交通教研会交通类高校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案例(第二辑)。
课后实践成果丰硕。突出实践教学,制定实践课教学方案,统一编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手册,组织师生开展“我为家乡做代言”思政实践研修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建设“红色历程”VR实训室,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同时降低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门槛,提升了实践教学活动覆盖面。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册,研习社成果集3册。
传承“两路”精神效果显著。持续发挥“一会一社一中心”(一个“两路”精神研究会、一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一个调研中心)作用,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完成“两路”省级课题2项,地市级课题2项,申报立项省级课题2项,地市级课题2项。发表“两路”精神相关论文3篇。课题及研究论文紧紧围绕“两路”精神,密切结合学生专业、就业创业、企业培养育人全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青藏高原筑路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国防意义,厚植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以课题促教学,推动教学科研双提升,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注入新的活力,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组织团队积极参加中国交通报社举办的“我是新时代交通人”第二届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好故事宣讲比赛,“三代人·两条路·一生情”好故事获得“百强宣讲员”及“百强好故事”荣誉称号。
充分发挥基地作用。立足“大思政”教育,发挥学院“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青海省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基地”作用,成立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团队,以扎实严谨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突破中高职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创新教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挖掘本土思政课教学资源,探究教育教学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为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动力引擎”。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依托省级高原先锋师资库和团省委讲师团,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团,在校内外、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史教育、党史理论大讲堂、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等系列讲座60余场,听众2万余人。
推荐阅读
☞“青海湖,我们的国家公园—— 第五届梦幻青海湖生态摄影展”开展
☞最新进展!涉及西宁至成都铁路
来源:青海省教育厅;
责编:乔明周;
监制:苑玉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