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机遇,以新科技及其应用的新领域为依托,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为“十四五”期间科教兴体进行了部署和谋划,为体育科技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提升体育科技研发水平,提高科技对体育工作的贡献率
针对我国体育科技领域资源整合不足、基础性理论研究和运动关键环节重大创新突破薄弱的现实,《规划》提出了推进体育重大科研选题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科技专项,推动国家重点科技专项成果示范与应用,推动建设体育重点实验室、体育科技创新中心、体育高端智库等科研平台,推动体育院校、科研院所增强体育科研创新活力的“一推进三推动”提升体育科技研发水平的措施。这些措施的落实,将加强体育科技的组织领导,统筹部署体育科技发展战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整合体育、教育、科技领域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揭榜挂帅”新机制,有助于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攻克运动促进健康和体育推动人体极限超越领域的重大难题,增强理论创新和技术装备研发的能力,在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和自主创新优势,提高科技对体育工作的贡献率。
二、加强国家队科技助力工作,构建中国特色科技助力推动奥运争光协作新机制
针对国家队科技助力体系尚未充分建立,竞技运动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个体化水平还不高,运动员伤病防治、康复、营养工作还不够系统全面的现实,《规划》以国家队需求为导向,提出了促进国家队科技助力条件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助力工作奖励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助力工作发展体系,建立集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助力保障体系,构建跨学科、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科技助力人才保障体系的“一平台一机制三体系”加强国家队科技助力工作的措施。这些措施的落实将加强国家队复合型科医保障工作和专家团队建设,加强对科技助力投入效益的评估和管理监督,有助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助力推动奥运争光协作新机制,打造跨学科、多领域融合的体育科技攻坚队伍,加强国家队科技助力工作。
三、推动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为新时代体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针对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体育院校服务体育事业的能力还不强,培养的体育人才还不能很好满足新时代体育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的现实,《规划》提出了通过搭建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平台,着力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和一流学科;通过推进高等体育院校与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协同创新,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学院,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高等体育院校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体系,引导和支持高等体育院校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行业急需的体育人才的“搭平台、推协同、建体系”推动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
四、实施体育科普工程,提高全民体育科学素养
针对目前体育科普工作中存在的认知不清、动力不足、实现路径不畅、理论研究落后实践的现实,《规划》设置了体育科普工程,提出了“建库、建基地、搞活动”的体育科普工程具体内容。通过建国家体育科普专家库、国家体育科普资源库,建国家体育科普基地、国家冰雪运动科普基地,举办全国范围体育科普作品征集与立项、全国优秀体育科普作品遴选推介、全国体育科普作品大赛、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积极探索体育科普工作新模式,构建体育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普及体育科学知识,提高全民体育科学素养。
五、实施体育高端智库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智库在服务体育改革发展中的智囊作用
针对我国体育智库种类发展不均衡、咨询制度亟待完备、运行机制尚待完善的现实,《规划》设置了体育高端智库建设工程,聚焦中国体育发展战略,围绕体育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调研、论证与攻关,提出了“建智库、依专家、抓项目、善机制、靠学会”的体育高端智库建设工程具体内容: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会研究机构,支持建设一批体育高端智库;依托体育决策咨询专家力量;以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为抓手;完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智库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等学术组织在体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这些工程内容的完成,将有助于建成一批能够独立思考、社会影响广泛、决策部门认同的体育高端智库,形成有机联动、运转协调、资源共享、效能显著的决策咨询运行机制,推动形成一批高质量体育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智库在服务体育改革发展中的智囊作用。
文字来源:首都体育学院 钟秉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