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个闭环的经营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规避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实现企业战略规划。
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把手的全力支持。在具体的内部控制梳理过程中,我认为有四个步骤是必须要开展的:(以某生产企业为例)
第一,梳理业务流程。重新梳理公司经营的所有业务流程,包括采购流程、物料出库消耗流程、产品出入库流程、销售流程、费用报销流程、投资决策流程、筹资决策流程以及其他诸如数据统计上报流程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效流程使我们每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都能够有“章”可循,自动对标,按图索骥,免去很复杂的业务培训,这是我个人认为制定流程最重要的目标,但是这个流程的制定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财务、质检、业务、生产、运输、研发等各部门全员参与,从而制定出适合各企业有特色的流程。
第二,制定管理制度。唯有制定出标准化的流程,我们才能基于流程管理的需要,在不同的流程节点设置不同的岗位,才能制定出适用度高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流程是教给每个人如何具体做具体的“活”儿,管理制度是对工作中的工作标准及禁止事项的概述。
第三,合理定员定编。我们根据流程设置岗位,根据每个岗位上工作量定编,并且详细描述出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每个岗位与关联部门的关系、对接工作内容以及传递表单。
第四,设计绩效考核。流程、制度及定员定编及岗位说明书都梳理完,我们才可以进一步设计绩效考核,当然我们还必须制定考核的标准依据,比如控制成本或降低成本就需要一个标准成本的量化指标,即标准定额,我们用这个标准定额来衡量采购或者车间消耗是否达标,而这样的标准制定需要较长的时间,还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配合和努力,但是由于我们急于求成或者说急功近利,在前期的诸多标准、诸多流程并没有制定出来或者是制定并不适用时,就开始制定绩效考核,往往使得绩效考核难以达到应尽的激励作用。
具体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流程图如下:
(图片来源:根据项目经验总结绘制)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会以内部控制手册为最终交付物,一般咨询公司的内部控制项目出具的手册以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而我们在具体项目实操中,会根据企业不同运营管理现状出具有针对性的手册,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定员定编、部门职责及岗位说明书、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六大模块。其中,组织架构明确部门及岗位设置,为任务目标完成提供组织层面支撑;定员定编基于工作量核算,明确人岗配置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人岗匹配率;部门职责及岗位说明书界定部门及岗位职责定位,明晰“做什么”;业务流程以图式化的形式直观地阐释“某岗位”在“某个业务环节”“如何做”“与上下游岗位什么时间对接哪些工作,提供哪些表单”,培养员工线条式的工作思维,降低内耗成本,提高工作协同效率,同时规避“兵”走“活”停,实现新“兵”快速上岗;管理制度是对人、事、权的限制与约束,确保每人每事有章可循,奖惩有则;绩效考核是保证流程顺畅、制度执行、内控方案落地的得力工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