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第11年公开决算 压减的超25亿元“三公”经费去哪儿了(去年中央三公经费支出29.86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中央部门再次向社会敞开了“了解政府履职的窗口”――公开部门决算,今年是连续第11年。

7月8日,随着财政部率先公布2020年部门决算,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序幕正式拉开。102家中央部门将集中“晒出”决算,让社会各界了解过去一年它们的履职情况。

2021年中央部门公开的部门决算包括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等9张报表,涵盖部门收支总体情况以及财政拨款收支情况。除涉密信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其中的基本支出公开到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随同中央决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的项目绩效自评表的数量增长到493个,比上年增长25.1%。相关信息也将公开,让社会公众更加清楚地了解政府预算资金的用途和效果。

2020年是特殊之年,受疫情冲击,去年一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下降,为2009年以来首次负增长。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和经济逐步恢复,财政运行情况逐季向好。

为应对全球性的疫情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停摆、财政收入压力,政府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一揽子举措,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和民生持续改善。

综合9张报表来看,去年,中央政府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三公”经费的特征尤为明显。

2020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去年中央本级支出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9.8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25.31亿元。

纳入中央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中央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压减“三公”经费是政府过“紧日子”的重要举措。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2020年“三公”经费的管理成效是显著的。“因为我们‘三公’经费的取向是尽可能压缩,实际运行结果下来,减少的幅度是很大的,接近差不多一半儿了。”记者发现,去年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普遍实现压减,幅度在50%左右。

压减下来超25亿元“三公”经费去哪儿了?从决算情况看,2020年,“三公”经费在“做减法”,民生保障在“做加法”,压减的钱都用来补充增加民生支出。

数据显示,2020年,各级财政疫情防控资金投入超过4000亿元;全年向608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42亿元,惠及职工1.56亿人;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74元;全年新增受疫情影响纳入低保、特困供养对象600多万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同时,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从部门决算可以看出,公用经费有比较大的压缩,反映财政政策是怎么发挥作用的,政府是怎么样压低成本来保民生的。“政府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力求将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轩认为,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体现了共克时艰的决心和勇气,可以促进全社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起到带头示范效应。他说,政府过“紧日子”,要会用资金,用好资金,“核心是会当家”。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2日 上午9:40
下一篇 2022年6月22日 上午9: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