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神,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民政部、财政部在全国先后确立了三批试点地区,明确试点任务、工作安排及考核指标等内容。
百舸争流千帆竞。第一批试点的26个地区先行先试,夯实根基,补齐短板,经过1年多的探索,在健全领导机制、筛查精准服务对象、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拓展服务功能、优化信息服务、提升人才队伍水平、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9月,民政部、财政部联合评审组对第一批试点地区进行考核,我省苏州市、南京市和广州市、杭州市、铜陵市等五个地区被评为优秀。为更好地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路径,对已经基本成型的可复制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今天小编将苏州市在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的相关经验、做法,与您一同分享。
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江苏省苏州市立足实际,出台一系列文件规范,落实一系列有力措施,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施一批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项目,努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幸福指数。
确立“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老有善养”跨越的目标
苏州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5.8%,部分市(区)老龄化程度超过30%,老龄化呈现出来得早、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区域不平衡的特点,并且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特征显著。
苏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较好。2007年全市开始探索实施虚拟养老,目前全市“虚拟养老院”达到全覆盖;2010年,大力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6年底,全市共建有日间照料中心781个、助餐点987个、助浴点40个、中央厨房或集中配送餐企业5个。特别是《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法规政策出台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迅速。
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关注养老。苏州市人大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把养老列为一号议案进行重点督办,2015年市人大把居家养老列入立法,2016年市长督办智慧养老议案,每年市人大政协代表委员的相关建议提案数占民政的三分之一以上。市委、市政府把养老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纳入年度政府实事项目大力推进建设与发展。
苏州经济实力可以更好发展养老。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万亿元,增长7.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30亿元,增长10.8%。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养老投入,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使“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老有善养”跨越,让老年人更多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立足实际 多措并举 推进试点工作步入深水区
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2017年5月,出台《苏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成立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制定中央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要求,明确改革试点实施项目,细化绩效考核要求,为全市改革试点明确了路径方法。
召开动员部署推进大会。2017年5月22日,全市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会暨动员部署推进大会,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相关要求,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实施。
摸查相关底数掌握实情。2017年3月,在全市部署筛查摸排工作,筛查老年人空巢独居、失能失智、低保特困等情况;摸排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情况。
出台配套文件细化措施。先后出台《关于做好“人户分离”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操作办法》《苏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央补助资金资助拨付方案》等,对资金的拨付、使用、考核进一步明确。
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试点工作。2017年,以项目为抓手,结合各级考核督查大力推进改革试点工作。5月,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对全市贯彻落实《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将改革试点工作作为重要检查内容;6月,对各地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度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和督查,使实施方案中各类项目得到落实;8月,对全市再次进行督查,进一步推进改革试点各项工作落实;12月底,结合资金下拨对各单位进行绩效考核,确保改革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及时下拨资金保障到位。2017年6月,及时将中央补助资金3961万元的50%下拨到各市(区),确保各地项目迅速启动实施。同时,全市各级财政按照上年度老年人口数每人260元标准预算养老事业经费,全市共预算投入3亿余元;各级福彩公益金留存部分不少于50%用于养老事业,其中市级福彩公益金安排6771万余元,占总额的50.2%。及时下拨中央补助资金剩余部分,确保年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
量质并举 重点突破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量质并举。一是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上扩大增量。2017年,政府通过购置、租赁、闲置资产收回等方式提供了大量用地用房,缓解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2017年全市共建日间照料中心240个、助餐点317个、助浴点21个、中央厨房3个。二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上盘活存量。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领域,培育知名品牌。2017年全市329个日间照料中心由社会力量运营,社会化率达40%。三是推进服务规范化,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各项鼓励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实施,健全设施标准、服务标准、安全管理制度和服务监管机制,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大服务提供。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试点示范,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增容扩面。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政府通过无偿或低偿提供房屋使用权,解决投入大、成本高、经营困难等问题。组织协调工商、消防、民政等部门,制定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优秀品牌服务单位奖励扶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打造有影响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在认真落实专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及时兑现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助浴点等建设和运营补贴,2017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运营资金达1.2亿元。三是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实施免费培训、持证奖励、特岗补贴等激励政策,吸引并留住养老服务人才。2017年底,全市共有5000多名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
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群覆盖延伸。一是做好基本保障服务。重点为城乡五保、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就餐、家政、医疗、文化体育活动等。二是扩大社会化服务。鼓励专业养老服务企业或组织开办规模化、连锁化、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开展个性化服务。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全市23万多名居家老年人享受到虚拟养老院的立体式服务。
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重点突破。一是大力推进社区医养融合。2017年,以长期护理保险和医养结合改革两个国家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6000多张家庭病床,试点建设12个护理站,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医疗机构深度合作,使居家老人便捷地享受医疗护理保健等服务。二是试点建设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全市试点建设了21个嵌入式小型机构,床位1086张,便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就近入住。三是加大养老服务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在虚拟养老院信息化服务模式基础上,加快推进养老数据资源中心及应用服务平台的使用和研发,充分整合涉老信息,形成信息通畅、资源共享、无缝对接的动态数据,研发新的数据应用服务产品,支撑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来源 | 中国社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