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适合学生”系列谈:新时代学校管理的新特点(三十六)

新时代学校管理的新特点

——“宏扬墨子教育思想 促进教育适合学生”系列谈(三十六)

蒋振远

一、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而言,主要矛盾自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教育的需要和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说当前教育有问题,大概也是这两个问题——不平衡和不充分。要通过促进教育公平来解决不平衡的问题,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解决不充分的问题。所以,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就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通过这个来解决教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矛盾。因而,未来学校的目标应该是会更明确。

二、立德树人更加落实

立德树人的落实,实际上是健全人格的培养。

1.教育的主导性。明确“立”什么“德”。主导性涉及到文化自信的问题,因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一代代青年都了解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并融入感情形成习惯,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立的“德”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应该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加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教育的针对性。首先是针对问题,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学生信息来源多渠道,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部分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有些影响个人发展,有些甚至影响社会安定,迫切需要我们强化问题意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其次是针对需求,由于时代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地涌现,一方面学生希望有更多的了解,一方面也产生需求困惑,所以要针对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第三是针对对象,由于学生的学段、地区、家庭等的不同,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应该面对不同对象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3.教育的亲和力。亲和力是学生对教师和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亲近感、和谐感、趋同感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提升教育的亲和力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关键,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只有教师跟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学习方式更加多元

1.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习过程成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的过程。学习内容将实现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跨学科综合课程的相互协调;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传统相互协调;传统科学和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相互协调;教与育相互协调。

2.课程结构的转变。首先是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其次是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一个学科要尽可能联系其他方面的知识,设置综合课程,增强综合实践活动。第三是增强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课程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四、学校形态更加开放

新时代学校的布局、教室的格局、校园的环境应该更加适应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先进人工智能设施将用于教学,学校信息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学校的空间应该更加开放,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校的围墙被打破,逐步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学习场所更加多元;学习的时间也更加开放,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可能会被打破,学习时间更加自主;学生更加开放,可能会打破学籍和年纪的限制,朝着终生学习的方向前进。

五、教师队伍更加活跃

教育工作的终端是教师,学校教育的终端是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关键。教育是创造性劳动,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实际组织者,是教育改革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只有尊重教育终端的创造性才能使教育真正增强针对性,亲和力,实效性。而教师的事业激情和自主性是创造力的源泉,应该最大限度激活教师的创造激情和最大限度地赋予教师自主的创造空间。支持教师创新、探索和参与前沿研究能力的学术自由。

六、教育评价更加合理

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使这种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功能要促发展。同时也要建立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教育适合学生”系列谈:新时代学校管理的新特点(三十六)

(蒋振远在中美教育研讨会上和美国佛蒙特大学教授珍妮特在一起)

●作者简介:蒋振远,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适时施教”理论创立者,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墨子研究学者。曾任: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课题组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适时施教”课题组组长(课题批准编号:13010488B ),山东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从教50年,精心致力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多次承担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有着丰富的理论建树和创新实践经验。主要论著:《适时施教的艺术》、《二十一世纪的育人要略》、《墨子教育思想解读》、《墨子寓言故事选》、《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适时施教的感悟》、《墨子教育新论》等。第一个提出墨子为世界首倡“义务教育”的观点,编著的《墨子箴言九十条》、《墨子寓言故事选》填补了墨学研究的空白。现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研究(适时施教)”(课题编号:中基课2016197)课题组组长,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适时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理论研究,墨子思想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3日 上午10:34
下一篇 2022年7月23日 上午10: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