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佛山顺德区北滘黄龙村以党建引领村居蝶变,谱写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真实画卷。经济发展持续增长,村民收入增长154%,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面向未来十年,大家信心满满。
从“后进”到“典范”
人均纯收入增长154%
黄龙村曾经是佛山市顺德区20个“经济发展较慢村”之一,村容村貌不佳、公共服务滞后、基层矛盾突出,是农村发展中的“后进生”。
“以前,都不敢把单车放在门口,怕丢了。”在村民邓洁明的记忆中,过去黄龙村的治安、环境都不理想,“活动中心等设施也比较陈旧。”
十年来,黄龙村党委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昔日的发展较慢村、后进村,蝶变为党委领导有力、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和谐稳定的发展典范村。
廖自友、邓洁明和仇燕君是当时的亲历者,更是黄龙村蝶变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过去十年,黄龙村坚持农村党建强化引领,经济发展持续增长,2022年,集体收入4092万元,比2012年增长92.84%;村民收入大幅增加,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3万元,比2012年增长154%;2012年,黄龙村贫困户19户;2020年1月,实现全面脱贫。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如今,这个户籍人口4659人的村落已是北滘镇美化家园示范村,经济指标更是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并获得“广东省A级卫生村”、“佛山市生态村”、“佛山市四星级健康村”、“佛山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顺德区社区营造综合示范点”等称号,成为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服务优的“三美”村。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黄龙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水斌是2021年被派驻黄龙村的,“其实十年前我就来过黄龙村,但是再来到这里时我居然没有认出来。村里变化太大了,村容村貌变化很大,环境舒适,有市场、有公园、有幼儿园、有社区卫生站。”
坚持农村党建强化引领
激活年轻人的力量和动能
黄龙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黄龙村发展最大的抓手,就是坚持农村党建强化引领,紧抓思想教育,创新探索出党建 堡垒、产业、文化、生态、网格、社工的“党建+”融合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力量和动能被“激活”。
黄龙村辖区面积4.89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0月5日,有居住人口17459人,其中户籍人口4659人,村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党员190人。十年来,黄龙村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从无到有,培训党员干部8万人次。
在佛山市委的指导下,2018年4月,顺德区成立黄龙书院。黄龙书院设有“四室一厅”,建设户外教学区,打造学习之路、党史时光廊等展示区,打造宣誓墙、红歌台、拓展培训营等户外阵地。
过去十年,黄龙村还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截至今年10月,黄龙村党委、村委干部共6人,平均年龄39岁,学历均为大专以上,比2012年“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下降5岁,大专以上学历干部增加200%,干部梯队实现年轻化、专业化。同时不断做实党群服务,据统计,黄龙村已组建党员突击队28人、党群先锋队308人,构建三级党建网格,打造“5分钟党群活动圈”,培育群团组织20个,开展村民议事、爱心饭堂、睦邻活动等超3990场次,关怀弱势群体1300人次,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
黄龙村还不断培育农村人才,2012年,本村户籍村民大专以上学历288人;2022年,644人,比2012年增长124%。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黄龙村还探索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如今,“数字黄龙”引入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安保效率上升超100%,公共能耗管理率提高80%,警务室受理案件数下降20%以上,村管理成本下降20%。
邓洁明说,如今不仅单车摩托车小车停放井然有序,整个村的治安和环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土生土长的黄龙人仇燕君是一位社区工作者。仇燕君告诉南都记者,目前黄龙村建设了智慧停车设备,每条街巷都有智能安保设施,“不仅单车放在门后不怕了,就是家门忘记关都是安全的。”
在不断提升的治安环境下,黄龙村过去十年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各项“硬件”设施提升的同时,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的各种“软件”活动,也是黄龙村最大的吸引力所在。来到村里一年多,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秦水斌已经积极推动并参与了多项活动,“冬瓜文化节已经举办好几届,在村民中很受欢迎。我们每个月还有集体生日会,每周三下午还会有爱心厨房……”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摄影:南都记者 陈斌颖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仅仅是黄龙村的黄涌就已经建设有5个公园,有黄龙村委会前的富临公园、河对面的福临公园;雕塑作品“传承”所在的鲤鱼沙公园,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园,是目前村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
鲤鱼沙公园整体沿河而建,拥有优美的滨水景观和体育广场,有丰富的健身和娱乐设施,场地可以打篮球、羽毛球,还有专门为老人和小朋友配置的设施设备。
去年正式揭幕的“传承”艺术雕塑,是两双手通过几本书连接在了一起,一双厚重结实的手与一双纤细灵巧的手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意在表达长辈对于晚辈的关怀、叮咛与嘱托。连接两双手的几本书,象征了知识与文化。希望黄龙年轻人通过不断自我提升,对知识进行求知与探索,促使黄龙村有更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了党对于农村建设的深切关怀。在这双重的关怀下,将会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沁入人心扉。
鲤鱼沙公园旁的三丰河一河两岸,还是顺德区以水兴城,还岸于民的示范项目,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黄龙模式”。2022年黄龙村开展“以水兴城、以水美城”的清岸行动,清拆临水建筑面积约4900平方米,清理岸线五边地约8400平方米,整治河段长度约900米,共腾出美岸空间约13300平方米。
这个过程中,让秦水斌感触颇深的是党群干部和村民之间形成了一股合力。“以水兴城过程中,村民也积极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和想法,希望亲水步道能够更加临水、亲水。我们在建设中充分尊重、吸收大家的意见,共同建设家园。”
黄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忠青介绍,黄龙村坚持清岸与美岸双结合,在推进黄涌三丰河南岸清岸工作过程中,提前进行规划设计。在美岸规划设计上更加注重与现场自然风光的融合,突出水乡特色;并坚持可持续、低成本、低影响的原则。通过整合周边资源,全力打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水岸游线和艺术绿廊。依托清岸、美岸,真正实现“还水于民、还岸于民”的总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村级工业园改造也为黄龙村改善了环境,腾出了大量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12年,村内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104家,通过村改全部淘汰,淘汰率达100%。黄涌片低效能村级工业园39.7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十年来现代化工业厂房面积从0平方米,新增至2022年55万平方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