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党建引领社区高效能治理的“深圳经验”(高质量党建引领社区发展)

原标题:高质量党建引领社区高效能治理的“深圳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聚焦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全国各地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探索,涌现出“枫桥经验”“上海模式”等一批典型案例。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中,以“标准+质量+示范”的创新思维,不断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全面质量过硬、全域率先示范,引领基层社区高效能治理。及时总结、提炼深圳高质量党建推动社区高效能治理的探索实践,形成制度化、可推广示范的“深圳经验”,可为“中国之治”提供党建与党建引领的“特区之智”。

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深圳经验”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指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引导、推动社区治理绩效的提升,将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在基层治理领域不断探索出党建引领的“深圳经验”,构建了以智慧化为技术支撑的标准化党建模式,通过组织嵌入与人员、资源和服务下沉,实现社区高效能治理。

首先,创新党建思维,以标准化提升党建质量。为回应基层治理主体的碎片化、基层党组织的悬浮化等困境,深圳通过标准化思维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建设,实现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有效在场、有效动员、有效服务。在社区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推进组织设置、党员管理、治理结构、服务群众、工作职责、运行保障等“六个标准化”建设,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一站式、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弱化、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不到位、服务群众的能力意识弱、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短板。随着标准化党建的深入,2018年,深圳发布全国首个党建质量地方标准《党建质量指标体系(机关)》。党建质量标准的发布,是深圳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的创新之举,在基层党建工作可数字化、可量化以及科学化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其他地区抓基层党建质量工作作出表率。

其次,搭建智慧平台,探索数字化党群服务关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党群服务工作的空间与场域得到拓宽。深圳紧随时代技术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党群工作方式,从政务网站的信息公开到政府信箱的单向民意民情收集,再到政务微博的双向信息沟通,直至当前智能终端信息平台的搭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探索数字化党群关系。数字化党群关系,不是以“键对键”党群关系取代“面对面”联系群众,而是通过信息化、智慧化强化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它是以社情民意掌握为开端,解决民生需求为宗旨的新型群众路线。经过几年的实践,深圳建立起了一套通过智慧党建平台纾困解惑的良性工作机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通过走群众路线实现舆情有效引导、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公共服务及时提供的新路。

最后,立足微党建,提升精细化服务质量。微党建模式源于微治理理念,后者是指面对基层行政单元和社会生活单元相分离的治理现实,对治理单元进行微型化划分的治理调整。作为超大型城市代表的深圳,基层通常是由大规模封闭式小区、人员构成复杂的城中村等多种生活单元组成的异质化社区。如果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仍延续传统社区治理理念,采用简单的“一刀切”或“标准化”思维进行治理,这将影响治理的针对性和服务的精确性。基于治理现实,深圳创新基层治理思路,以微党建作为大都市与异质化社区党建引领的突破口:一方面是治理单元的进一步下沉,将小区、城中村、楼栋作为微型党组织和治理单元,实现管理、服务、资源的精准下沉;另一方面,发挥微单元中党组织和党员力量,培育物业、居民等微主体的自治能力,将微治理系统中市场性力量、政府性力量与社会性力量有效整合,实现居民对微事务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提升精细化与精准化的服务。

二、“深圳经验”的优化提升路径

党建引领社区高效能治理的深圳经验,其内核是通过高质量的党建,把党组织和党的权威渗透、融入基层社会,以满足基层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在服务引领中逐步为异质化与流动性的社区提供再生产的空间,促进基层社会的健康发展。但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深圳经验”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治理功能与定位的理解偏差,逐渐形成“党包揽一切”的工作局面;标准化党建工作的路径依赖,忽视党建引领的精细化与适应性,出现“有形式无内容”的服务不对称现象。针对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的工作困境,深圳需围绕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目标,针对性探索党建引领的优化提升路径。

第一,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原则,树立引领思维,促进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当前各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工作中,出现从过去的“行政依赖”走向“政党依赖”的趋势,即党建引领转变为“党建包办”“党包揽一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是单向度的政党权力嵌入,而是发挥政党的领导作用,将自身植入、融入社会,通过组织覆盖实现基层中多元主体的整合,形成治理协同与合力,实现社区的高效能治理。因此,未来基层治理工作中应遵循社区自主性原则,避免“强它治、弱自治”治理局面,使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

第二,激发社会活力和培育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再生产,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总体目标是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最终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其关键是党建引领激活与实现社会再生产,吸纳和动员社会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同体建设。面对基层治理中主体参与积极性不够、组织性不强等问题,需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对微治理系统中市场性力量、政府性力量与社会性力量进一步深化整合。其一,是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公共服务购买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化力量,积极培育社会组织,依赖社会自生力量以增强解决社区内部问题的能力。其二,党建引领重建社区生活的本地性,以公共空间与活动的重构实现居民之间的交往与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参与性,增进共同体的情感与认同。

第三,兼容标准化党建与精细化引领,做到因势利导,提高引领高效性。基层党建标准化思维,在社区治理实际工作中容易引发“标准化的异化”,即强调形式上的标准而忽视基层治理工作中主体利益差异化和需求多样化的具体情境,使得党建引领走向偏离群众真实诉求的“形式主义”。针对社区内部微单元的类型化,党建引领应探寻差异化的引领方式,对党建的治理理念、治理能力、关系塑造和治理资源需要进行针对性调整,实现党建引领的精细化与精准化。如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实践过程中,可依据社区内部组织资源、人口特征、社区发展程度等关键性指标对社区进行类型化区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V站,实现党群服务差异化和精准性引领。

治国安邦,社区是基础;执政兴国,党建是关键。社区治理是一个系统结构,党组织是整合基层治理系统的轴心与核心力量,系统中的不同要素在其协调下各有其功能与目标。新时代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需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补齐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的各种短板,实现“十四五”时期“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刘华云,作者系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2月4日 上午10:46
下一篇 2024年2月4日 上午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