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转化率低?全国政协委员赵立新:建立长期跟踪机制(最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科研经费转化率低?全国政协委员赵立新:建立长期跟踪机制(最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024年全国两会进行时,科技创新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重点方向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包括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等。

南都记者了解,全国政协委员、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立新今年带来关于建立科研经费长期跟踪机制的提案。

针对基础研究民间资本参与度低,应用研究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略显不足、研发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赵立新建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研究,重视和推动应用研究的发展,建立长期跟踪评价机制,同时健全企业“出题人”和科研“解题人”双向奔赴的机制。

科研经费转化率低?全国政协委员赵立新:建立长期跟踪机制(最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务委员、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立新。受访者供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近5年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并在2022年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投入强度也在逐年提高,显示出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和投入力度。

在赵立新看来,国家投入天量的研发经费,对科技发展肯定是重大利好,但我国研发经费的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问题表现在基础研究民间资本参与度低,应用研究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略显不足、研发成果转化率低等方面。典型案例如2023年8月,“广西一高校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率为0”引发社会热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缺乏长期的跟踪及评价体系,科研项目过于重视立项、评估等当下的形式和流程,在项目结束之后,对于项目的创新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长时间的跟踪和评估;另一方面则是科研成果本身不具备市场转化的价值,大量企业的真正技术需求被忽视,造成国家经费和技术开发人员的浪费和错配。

对此,赵立新建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研究,尤其是引导成功企业家,根据自身行业和兴趣对接研究机构,主动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投入。其次,重视和推动应用研究的发展,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发力强链补链的应用研究,包括通过强链补链,守住产业的安全底线,以及通过理论与产品同时推进,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建立长期跟踪评价机制。“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推进对科研项目成果及经费使用(基础研究除外)的绩效评价,构建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方法。首先,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科研项目数据库,根据项目的大小及重要性,进行5-10年长跨度的跟踪和评价;其次,在评价指标上,建议与GDP、税收和创造就业岗位数量挂钩;最后,对资金使用效益差、经济效益差的项目主体,设置‘黑名单’,并进行问责和惩罚。”赵立新在提案中表示。

最后赵立新提出,健全企业“出题人”和科研“解题人”双向奔赴的机制,“建议相关部门建立拉通企业需求和科学研究的机制,引导科技人员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承担科研课题,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联合开展契合市场前景前沿性研究,实现科技成果高质高效转化。”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发自上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6日 上午9:42
下一篇 2024年4月16日 上午9: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