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以下简称“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平台专项”)日前顺利结题。该专项完成了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开源医疗数据库和算法资源库建设、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以及上下游企业生态合作与新型产学研平台化合作模式构建,实现了医疗影像AI从研发到落地的全流程打通。
作为对“人工智能 ”的前瞻性探索实践,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平台专项重点围绕“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开展,以构建医疗影像人工智能行业生态体系、打通科研模型到临床应用的高速通道为目的,致力于加快推动医疗影像AI在更多病种、更多层级医疗机构的规模化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
该专项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专家指导、评定,腾讯公司牵头,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明峰医疗、海纳医信、广州互云医、医渡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上海全景医疗影像诊断中心、海纳医信共10家单位协力承建。
项目团队负责人介绍,专项在技术方面完成了医疗影像AI共性技术开放平台的搭建,包括技术平台、数据资源和体系标准三大层面;在落地转化方面,依托技术平台、AI算法模型等完成了多类基础软硬件应用的开发,实现了相关AI产品在医学影像设备、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方向的落地转化;在产学研合作转化方面,开发了基于教育、科研、生产三者融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并建立共享机制,打通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合作转化全链路,更低成本、更高效地推动相关AI应用的研发、落地。
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平台专项共包括5个课题,分别为:建设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的集成开放开发平台和开源代码共享平台、建设共享医疗数据基础资源库和医疗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行业生态体系和技术标准、推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向基础软硬件转化和落地应用和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化机制。目前,平台用户已覆盖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南、浙江、湖北、广西等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孵化的医疗AI产品与百余家医疗机构合作,以整体能力立体化输出,助力临床机构、科研院校、科创企业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创新,促进医学研究,促进远程医疗发展,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专家组认为,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平台专项打造了医疗影像AI国家级平台,为医疗影像生态企业提供了数据标注和算法研制等支撑服务,同时还能打通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合作链路,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平台专项持续在科技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共获得8项荣誉。其中,肿瘤影像组学创新技术及应用和面向大数据磁共振成像及分析的智能理论与方法分别获得广东、江西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而该专项从启动到结题,成功推动了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AI分级诊疗云平台以及“查癌神器”明峰PET/CT 系统等一众软硬件应用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成为以AI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医疗影像识别的有力验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对于既是创新大省,又是我国医疗影像设备产业链最集中的广东而言,该专项所集成的创新资源不仅为其打造创新创业生态良性循环注入更多活力,持续筑牢广东在医疗影像领域的引领地位,也将成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推动广东实践发展的一大引擎。
文 | 记者 李艺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