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 平川区电力路街道坚持以“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为原则,围绕“党建工作联办、党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目标,开展“地企共驻共建、维护和谐稳定”实践探索,形成以“街道社区大党建”统揽工作全局的新型工作格局。
组织设置由单位式小党建向区域化大党建方向转变。从体制机制改变党组织设置模式,由街道党委、社区党组织牵头,将辖区内不同隶属管理的党组织联合起来,在街道成立“大工委”,在社区成立“大党委”,将辖区内11名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推选为大工委委员,在社区广泛吸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居民党员代表进入社区党委班子,并制定运行制度,规范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逐步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讨论区域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解决街道、社区在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社会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20余件,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从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形成“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全面覆盖体系。
服务方式由被动式、单一式向主动式、多元化方向转变。
一是打造服务品牌。着眼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整合资源,签约公益项目,实现需求,服务于民,向阳社区打造的银龄驿站便是为老服务工作的一个亮点,通过“党建引领、政府推动、社区主导、社工指导、协会自主、老人自愿”的运作模式,使老年人幸福指数不断上升。二是搭建服务平台。以“精细化”管理服务为抓手,从态度、方法、制度等方面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在服务态度方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建立“综窗受理,后台审批”的模式,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工作制度方面,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定期回访制,以制度约束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三是创新服务载体。积极探索“三社联动”服务模式,以居民需求为依据,建立“三张清单”,构建三双机制,开展“社工 ”公益服务项目,将辖区社会工作者、爱心志愿人士纳入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中,针对辖区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开展帮扶慰问,协助解决社区在供暖、卫生等方面困扰居民生活问题35余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5场次。
活动方式由依靠社区党组织自身力量向调动各类资源方向转变。遵循共驻共建原则,充分发挥辖区各相关单位场地、信息、人才等资源优势,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重点活动,形成多方协同、资源统筹的区域化服务合力,不断提升服务辖区群众的水平和能力。一是强化人员联动。进一步厘清社区、社区党员、居民及驻街单位等社区成员相互之间的服务需求,组织在职党员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微心愿”认领服务活动,健全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定期为志愿者进行积分兑换,提高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一步推进企业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在政治上的高度融合。二是推动工作联动。针对校园安全、扫黑除恶、文明城市创建、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作,街道社区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与辖区相关单位协调沟通,有效化解矛盾、维护辖区稳定,构建绿色街道。三是拓展活动联动。开展丰富党员实践载体,在社区管理、服务和建设中亮出党员身份,树起党员形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固定党日”为有效载体,鼓励辖区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共同开展“消防演练”“地震防汛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我为创城做贡献”“禁毒宣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心理健康讲座”等主题党日活动15场次,同时联合辖区单位为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奉献爱心,确保残疾人、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助。
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的推行,进一步解决了工作沟通协调难、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难等问题,充分调动了辖区党组织、广大党员投身于社区建设、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党建引领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格局。(刘红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