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三聚焦”推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建设保障群众安全

龙泉市“三聚焦”推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建设保障群众安全

今年以来,龙泉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大应急、大救援、大安全、大减灾”理念,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聚焦“架构重建”,构建“深度融合”责任体系

(一)强统筹,全面贯通“县、乡、村”组织架构。县乡村分别建立应急管理组织,县级层面成立应急管理指挥部,各乡镇(街道)均建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各村(社区)成立应急管理工作小组。应急管理指挥部下设并统一调度8个专委,实现基层应急“一个口子”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应急管理站,村(社区)根据乡镇(街道)部署,实现统一指挥。

(二)强基础,全面搭建“1 1 N”工作架构。实行应急管理工作小组抓统筹,1名应急管理员抓工作,转移责任人、山塘水库巡查员、气象协理员等N名网格员抓落实的工作架构。各村级网格员每日将辖区水域风情巡查检查、避灾抢险等工作信息报送至应急管理员,由其汇总报送乡镇应急管理站。

(三)强实效,全面建立“过程考核”工作机制。针对乡镇(街道)应急工作,建立应急管理过程性考核机制,含基层防汛应用风险隐患排查、应急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等内容,实行每月通报,对落实不力的责任人进行警示约谈。针对村级应急管理员,出台人员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电话抽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动态跟踪履职情况,对响应期间未按规定在岗履职的26名人员进行及时调整。

二、聚焦“风险管控”,构建“深度融合”防控体系

(一)抓牢常态管控,做好防范文章。制定防汛防台检查巡查制度,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问题、任务、责任“三项清单”,实行整改闭环销号管理;明确风险隐患点受影响人员名单,确定需转移人员,建立转移责任人与被转移人一一对应清单,在应对“6·20”强降水过程中,一天内避灾安置场所接纳转移人员1700余人。

(二)抓牢动态管理,做好智控文章。依托“城市共治”系统、天网监控工程等科技手段,以省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试点为契机,推动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防汛防台在线与基层综合治理四平台融合,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落实安全码过堂审查、培训管理等,各级基层防汛责任人“掌上应急”安装率、高危险区或重点风险区需转移人员“安全码”赋码率均实现100%。

(三)抓牢数字应用,做好可视文章。基层应急管理移动式指挥平台延伸至村(社区),已配备卫星便携站1台、可视化移动单兵22只,实现远程高效可视化指挥调度。如龙泉市龙南乡凤阳村应急管理员项荣华在发现滑坡险情后,第一时间向县防指办和龙南乡报告,该乡利用移动单兵将现场画面实时传送到龙泉应急指挥中心,龙泉市防指办根据现场情况,经会商研判后指令龙南乡村两级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三、聚焦“资源整合”,构建“深度融合”救援体系

(一)建立“大综合”救援队伍体系。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组建应急救援中心直属大队,配备10名专职队员和20名兼职队员,各乡镇(街道)组建3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各行政村成立5—10人的村级应急抢险队,培育5支民间救援队伍作为重要补充力量。目前,共有54支综合性、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其中八都龙竹和剑池宏山2支应急救援森林消防队伍为省机降队伍。

(二)建立“大储备”物资装备体系。整合消防、水利等部门应急物资,存储于龙泉市应急救援中心物资储备库,登记物资种类、数量,落实专人负责,实行统一维护、更新、调配,制定仓储管理制度,应急救援中心共拥有应急抢险机械设备、养护工程机械设备100余台套。制定各乡镇(街道)物资储备标准,配齐镇村两级物资储备,汛前已完成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抽水泵、发电机和卫星电话全覆盖。

(三)建立“大应急”统一调度平台。构建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统一指挥调度 毗邻乡镇(街道)互救”工作机制,应急响应期间,龙泉市应急管理指挥部下达指令,应急救援中心统一调度救援力量和物资。如“6·20”强降水期间,由龙泉市应急管理指挥部下达指令,统一调度各类救援力量和物资,共出动队伍149支、救援人员3427人次,安全转移群众约1.4万人。

(来源:龙泉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7日 上午10:48
下一篇 2023年1月27日 上午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