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国家宝藏 -“探秘良渚文明”考古学科研项目(良渚文化考古报告)

走近国家宝藏 -“探秘良渚文明”考古学科研项目(良渚文化考古报告)

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余秋雨

考古学旨在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萌发考古思想、最早出版古物研究专著的国家。公元前4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朦胧地懂得收藏古物的价值,甚至在当时的洛阳建起了一个类似今日博物馆的“守藏室”。随着欧洲文明进入科学时代,科学规范的考古学在 19世纪的欧洲诞生,之后传至中国。1926年,中国学者第一次主持田野考古–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

走近国家宝藏 -“探秘良渚文明”考古学科研项目(良渚文化考古报告)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良渚遗址成为中国第 55 项世界遗产,这片 14.3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存在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权力和信仰中心,它使中华文明的源起跨过夏商周,再往前推了1000年。这里地势低洼,水域密布,孕育了延续至今的稻作文明良渚的考古发掘断断续续已经过去逾80年,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而探寻良渚文明,就必须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功能和局限。

本次活动学生将在社科院考古所教授的带领下,学习考古学通论,田野调查及聚落考古理论和方法,掌握学科相关概念,前往中国良渚遗址,实地考察良渚遗址发掘现场,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考古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逻辑,设计考古学研究课题,并以此为背景讨论考古学的功能和局限,深度思考考古学与社会的关系。

【考古知识小贴士】

田野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有时则要根据调查结果,测绘地图,作为记录的附件。以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利用航空照相和卫星照相、磁力探察和地抗力探察等方法以发现遗迹和遗物,用红外线摄影和用其他各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测量和制图,为进行花粉分析和各种物理化学断代而取样,以及将发掘出来的遗迹保存于现场等等,都使得田野考古学的工作面扩大,技术性加强。调查发掘的对象也由一般的居住址和墓葬等扩大到道路、桥梁、沟渠、运河、农田、都市、港口、窑群和矿场等各种大面积的遗址,从而使得考古工作者必须与各有关学科的专家协作,才能完成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

考古学研究是一个整体,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整理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割。但是,由于调查发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而且还使用许多特殊的器材和设备,又要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的手段,这就使得田野考古学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把它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理所当然的。

聚落考古

聚落考古或聚落考古学,实际就是指以聚落遗址为单位进行田野考古操作和研究的一种思想方法。虽说聚落考古学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但由于具体的研究对象是聚落遗址,所以这种方法也需要贯穿于田野考古学之中。也就是说,聚落考古学就是要求从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开始,必须树立聚落考古的思想,以便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附诸实施;同时调查发掘资料的整理研究工作也需要按照聚落考古学的方法和要求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为聚落考古学提供有效的基础研究资料,才能推动聚落考古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聚落考古学才能得以成立并不断获得发展。

考古学学科联系

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有关学科的种类,与考古学有关的学科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

自然科学方面

在自然科学方面,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和体质人类学,主要是用以鉴定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动物和人类的骨骸,并判定它们的年代。物理学和化学则应用于对遗迹的勘探,对遗物成份和性质的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年代。

工程技术方面

在工程技术科学方面,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应用于对遗址的发掘、测量、制图,对发掘出来的遗迹进行复原或在现场加以保存等。采矿冶金学、陶瓷学和染织学应用于对工场址、矿址、窑址等遗迹的考察,对铜器、铁器、陶瓷器、玻璃器、纺织品等遗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学则专门应用于对发掘出来的造船工场遗址和船舶的遗物进行考察和研究。

人文社会方面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都是分别就遗迹和遗物所提供的有关各该学科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解释。美术史学和建筑史学主要是研究发掘出来的美术品和各种建筑物遗存,就其样式、风格、年代、建筑技术以及保存方面的问题,作出判断和说明。历史学除了为发掘出来的种种遗迹和遗物提供文献上的解释并帮助判断它们的年代以外,还广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组织、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种问题提供文献上的资料,作出详细的说明,以补考古学在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探秘良渚文明”考古学科研项目

招生对象

高中生(10-12年级);

有名校申请需求,对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感兴趣的学生;

出发日期:2020年7月-8月(共7天)

(行前3周发放学习资料,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招生人数:10-20人

报名截止:2020年6月25日

项目优势

资深教授全程指导

邀请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老师教学指导,进行知识分享,课程涉及考古学通论、田野考古学、聚落考古学、动植物考古相关理论及出土陶器的拼对、修复和绘图方法等;

考古遗址实地研究

学员将跟随导师一起,深入良渚遗址(专业科考人员才能进入),进行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研究;

走近国家宝藏 -“探秘良渚文明”考古学科研项目(良渚文化考古报告)

综合能力提升

培养学生对于考古学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力,领导力,挖掘学员潜力,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走近国家宝藏 -“探秘良渚文明”考古学科研项目(良渚文化考古报告)

师资介绍

李老师,社科院考古所青年考古工作者、助理研究员,哈佛-燕京访问学者

毕业于武汉大学考古系,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交流。2015 年,博士尚未毕业就被社科院考古所科潘项目录取,远赴洪都拉斯展开科研工作,是第一批从事玛雅考古的中国学者之一

他将中国的考古技术融入其中,同时也对玛雅建筑结构很了解,可以区分不同时期的玛雅建筑。自2015年以来,团队发掘出大量石雕、玉石、陶器等珍贵文物,详细揭示了遗址的演变过程和建筑群各个时期的形制布局。

走近国家宝藏 -“探秘良渚文明”考古学科研项目(良渚文化考古报告)

项目收获

科学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良渚遗址考古研究,获得相关数据和研究结果,形成科学研究报告,可应用于论文写作素材;

国家期刊论文发表:

学生将在教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领域论文并发表;

教授个性化推荐信:

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的个性化推荐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7日 下午4:01
下一篇 2024年4月17日 下午4: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