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街道工委努力创新工作举措,以“融”字为核心,破圈聚力,在组织“融”建、跨界“融”合、代表“融”入,全力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创新“三方共治共建”工作机制,激活党员“跨界融力量”,培育治理“生力军”,打造连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构建了“同频共振”基层党建格局。
突出三方联动,打造融合共治“共同体”
针对辖区面积大、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的现状,街道工委积极探索“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红色物业、小区党支部“三方联动”机制,进一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党建齐抓促提升。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街道工委指导社区党总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物业公司两新党组织党务知识、党员信息管理、党组织生活规范开展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两新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熟悉党务工作,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是加强对物业公司“两新”党组织书记的党性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指导物业公司两新党组织党员开展灵活学习,根据自身工作安排自由选择集中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两新党组织党员的学习质量和集中培训的要求。在斑马塘社区,作为去年刚刚成立的两新党组织,湖南融创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熊锋多次表示,感谢社区党总支的悉心指导,让他们这个新成立的党组织走上了正轨。
交叉任职互监督。通过双向进入共担责,交叉任职同服务,做到“民声同收集、民情同走访、隐患同排查、矛盾同研判、问题同整治、工作同监督”,齐心协力绘就社区治理“同心圆”,实现基层治理由“两家人”变为“一家亲”,最终实现“1+1>2”的良好效果。斑马塘、学联、学安和学府社区以小区党支部为圆心,以居民所需所想所求为半径,通过社区和物业公司信息共享、治理共抓、机制共建的方式,每个小区物业派一名工作人员进入社区兼任巡防队员,参与社区蓝天保卫战、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等事项讨论和工作。同时,社区工作人员根据网格片区进入小区物业,参与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并督促物业公司及时解决居民反馈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双向监督作用,促使社区、物业融合联动、同频共振。
服务联抓解难题。对于巡防队员管理,实行物业公司统一发放工资,社区统筹管理并制定考核细则,制定周例会、月总结、季评比的工作机制,社区居委会、红色物业、小区党支部第一时间回应并解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巡防队员在日常走访巡查过程中,发现了小区违章搭建、噪音扰民、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邻里纠纷、小区绿化维护及公共设施损坏维修不及时等150余个问题,及时记录收集并解决。如水岸御园违章搭建雨棚、阳台的问题,斑马塘社区党组织第一时间组织城管、物业、巡防队员等赶赴现场核实并制止。橡树湾小区居民反映家中墙体渗水,联系不到楼上偶尔居住的邻居,社区联动物业、社区民警进行电话联系和上门实地查看,经过与双方之间沟通协商,有效化解几起类似的邻里纠纷。引导物业公司先后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交通劝导、垃圾分类、禁毒、反电信诈骗和安全知识宣传等工作300余次,为基层治理增添了动力。
突出高点位推动,探索区域化党建新路径
学士街道党工委、攸县驻长沙流动党总支、中建五局信和地产物业公司党总支共同制定“三方共建”方案和协议,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方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和行业壁垒,在用好党建阵地、管好流动党员、激活红色细胞、打造红色物业的同时,实现三方资源共享、人才互通、公益互助,探索一条资源齐享、矛盾联调、互利共赢的“跨市”区域化党建新模式和经济发展新路径。
人才共培。三方在创业、就业、人才培养、党员培育、企业孵化、交叉任职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实现思想工作共抓、三方党员共管、后备人才互访。强化人才共培,根据三方各自优势特点,扎实推进人才工程,开展包括党务工作者在内的人才交流互访互培活动,在创新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三方人才结对,建立工作交流机制,共召开讨论交流会10余次,就工作中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共同提升服务群众和理论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共融开展。
公益互助。积极推动三方活动共办、困难互帮,共同开展结对帮扶、助学等公益活动,共同为群众提供党建、商务、法律咨询、劳动保障等综合服务,团结带领三方党员踊跃争当“五员”,即党建引领的“指导员”、招商引资的“联络员”、扶贫帮困的“服务员”、社会矛盾的“调解员”、两地发展的“施工员”。三方一同走访慰问了社区困难党员和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经营户,并送上大量米面油慰问品,甚至贴心的为少数民族经营户家的孩子准备了文具,向他们表达了党组织的关怀和问候,将温暖送到了困难党员群众的心坎上。
产业同兴。三方共同举办了“党建引领两地共建促乡村振兴”文旅产品直播推荐会,共同打造湖南省首家小区内的乡村振兴展厅——“信·和”攸州乡村振兴展厅,对攸县当地的香干、米粉、麻鸭、山茶油等健康有机传统特产和学士本地旅游、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了立体呈现。展厅创新“线下场景化 体验化 供应链”模式,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家门口”购买有机绿色无污染食品的平台,也为攸县农产品开展常态化消费帮扶,助力了湘赣边区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目前已帮助销售价值30余万元的特色农产品。
突出精细化服务,织密群众代表“大网络”
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以来,学士街道结合自身实际,针对辖区24万居民,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全面摸排、深入走访、精细服务,让村(居)民代表队伍真正实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
精准施策,开展“地毯式”分类摸排。为做好村(居)民代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这项基础性工作,为此村社区成立党员走访组,建立摸排专班,村社区工作人员和热心党员分片包干的形式,一家一户上门调查,全面摸清辖区内群众年龄、文化、能力、特长及家庭情况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无遗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管理台账,努力做到每人一账、动态管理。并采取逐门入户走访、发放张贴倡议书等多种形式扩展宣传辐射面,与居民群众进行深入沟通,通过居民推荐和自我推荐摸底推选出数千名候选人。
精细帮扶,开展“亲情式”上门慰问。街道工委将精细服务的理念贯穿工作全局,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为困难的村(居)民代表和群众,进行“一对一”结对“上门帮扶”,一共走访慰问44人,共发放慰问金37800元。并与共建单位一起同村(居)民代表联合开展法律支援、维修家电、义诊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了基层活力,凝聚起带动居民群众共同建设幸福家园的“红色力量”。
精细治理,开展“便民式”跟踪管理。针对辖区居民群众人数多、区域广、村(居)民代表反映问题错综复杂的现状,街道工委组织机关各办所,着力打造“七支队伍”——公共服务队伍、党员教育队伍、城市管理队伍、就业帮扶队伍、公共安全队伍、企业走访队伍、农业农村队伍,每个队伍认领村(居)民代表反映的问题,协作推进,跟踪管理,及时解决。并以民情调研、上门服务等形式,深入小区开展活动,大力推进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